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190字。

  2025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默写。
  2025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3周年。一百多年来,正是中国青年的觉醒,点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作为即将迈进人生下一段旅途的初三学子,理应抖擞精神,意气风发。我们应树立孔子“①______,②______”的学思结合的理念(《论语》),应保持刘禹锡“③______,④______”的积极心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应保有杜甫“⑤______,⑥______”的雄心壮志。(《望岳》)青年学子热爱学习,在古诗文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三峡》中领略“春冬之时,⑦______,⑧______”的流水之美,可以从王之涣《凉州词》中感受“⑨______,⑩______”的塞外风光,以此不断丰富文化认知,提升文化自信。
  【解析】答案:
  ①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
  ②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会当凌绝顶(注意“绝”的书写)
  ⑥一览众山小(注意“览”的书写)
  ⑦则素湍绿潭
  ⑧回清倒影
  ⑨黄河远上白云间
  ⑩一片孤城万仞山(注意“仞”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2.蜀西学校举办“语文与AI:传承与创新”主题研讨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整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都在被 AI技术一点一点地改变着:通过AI进行写作纠错、风格优化和灵感激发,借助AI翻译文言文并对比修正,用AI模拟演讲并获取回馈……如今我们站在AI技术的浪潮前不禁想要发问,AI时代,学语文还有用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有用!
  (1) 材料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深度思考】
  (2) 利用AI技术学习语文,小蜀认为是如虎添翼,小西认为会让人作茧自缚。结合【资料整理】材料中的文字,补齐横线内容,完成下列论辩观点。
  小蜀:拥抱______如虎添翼
  小西:丧失思考能力______
  【创意补写】
  (3)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情感与内涵,下面是DeepSeek有关“月亮”这个常见意象的描述,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参考示例写一条。
  杨柳鸿雁
  示例:
  月光:常象征思念,那高悬夜空的明月寄托着深切的牵挂。
  【赋能阅读】
  (4) 班级开展“AI赋能阅读,文学人物谈成功”话剧表演。根据相关名著内容,请你完成下面的剧本片段设计。
  用 AI技术投影虚拟背景“文学人物谈成功”,《儒林外史》中范进、《骆驼祥子》中祥子,依次走上舞台,相遇在一起。
  范进:(捋着胡须,面带得意)寒窗数十载,一朝得中举:这便是成功啊!
  ①范进中举,是说范进参加______考中。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祥子:(②______)(设计此处人物动作、表情)成功?辛苦拉车半生,到头来连辆自己的车都保不住,这辈子我是与成功无缘了啊!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3.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
  钢是在烈火和急 jù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这一代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乙]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