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40字。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并不是要研发具有道德和责任意识的人工道德机器,使其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和道德决策,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相反,“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主要指向的是人类要负责任,人类要肩负起对其所创造的人工智能的责任,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是推动负责任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价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安全和治理,为此提出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重要理念。这既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提供了新视角,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充分体现。人工智能作为技术,不管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应摆脱工具属性,其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即人造物。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以人为本并不是强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只突出人的主导性和优越性地位,而是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把人看作目的,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关乎全人类的命运,在这个新科技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人工智能的全球合作和治理,缩小国家间的智能鸿沟,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构建起负责任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最为重要的是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以保障人类安全和权益为前提,确保人工智能朝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大国,始终积极拥抱智能变革,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在面对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坚持做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积极推动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负责任的责任者不仅是指单个的责任主体,而且是一个由多元责任主体共同构成的责任者,离不开政府、企业、行业、用户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共治。责任机制的构建,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结在人工智能研发者和使用者身上,而是需要所有的责任主体参与其中,需要明晰责任的主体、层次、分布和边界,探寻共同的责任机制,以解决责任鸿沟和伦理真空问题。虽然人工智能目前以比较低的自主性参与到人类行动中,并且不具有人类的道德主体地位,但它们与我们一同构成了人机交互行动。因此,我们仍要将其纳入更广泛的伦理框架和责任机制中。
我们还要重视培育和提升责任者的德性素养和责任意识,我们要将责任者的伦理身份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作为共同生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每个人都要有“人人都是责任者”的共识。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不仅需要提升AI科技素养,还要培育AI德性素养和责任意识,这种培育不能仅停留在科技伦理知识的学习上,还要重视心的培育,这才是人工智能无法真正代替人类的东西。
(节选自刘静《构建负责任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伦理路径》)
材料二: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智能经济是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的经济形态,它通过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推动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等,促进经济发展从数字化转向智能化,进而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撑和动力。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多维度、全方
1.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它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智能发展观。
B.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是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各国应以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共同完善治理机制。
C.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性,因此必须被纳入伦理框架和责任机制来约束,避免失控。
D.提升AI科技素养和培育AI德性素养、责任意识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主要任务,其他任务均可忽略。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作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智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具有定义未来方向的潜力。
B.智能经济通过智能分析数据,促进经济发展从数字化转向智能化,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稳固支撑和动力。
C.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是发展智能经济的核心,只有解决源头和底层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才能取得颠覆性突破。
D.我国推动各国共同制定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与监管框架,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强调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提出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并论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B.材料一论述了责任机制的构建应由多元责任主体共同完成,需要明晰责任的主体、层次、分布和边界。
C.两则材料都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理论支撑,又提出了发展策略和治理路径。
D.两则材料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再详细阐述具体措施或理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清晰明了。
4.我们回应如何推动智能经济更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5.有人认为两则材料相辅相成,构成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全面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快哉风注(节选)
王国猛
如果进行一个全民调查,问及人们最为喜爱的古代文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就像是个文化符号,更是文化象征、文化大纛。
整个北宋的官场,像苏轼那样有着朝廷地方、天南地北的为官经历,又兼具宦海沉浮、跌宕起伏的多变人生者,恐怕是找不到第二个的。苏轼屡次位列朝堂,做过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直到礼部尚书。他也屡次为官地方。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