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270字。

  广西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三模(考前押题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德与幸福
  我们都希望自己幸福吧?有句古老的话说:人人都追求幸福,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自己是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很少有人愿意别人说他是个缺德的人。
  所以有可能你既拥有幸福,又拥有美德,但是这两者之间并不总是珠联璧合的。我们平常所说的美德或者德性,并不一定都会给你带来好处。你勤勤恳恳地认真工作,也有才气,你花了半年时间画了一幅画卖了五千块钱,而剽窃者可能一下子就卖了十万。这个矛盾简单说起来就是:如果美德和幸福你只能选一样的话,你选哪一样?
  不过,我们也会发现:勤劳、认真、善良、自我约束的人,他们往往还是能够给自己挣上一个好生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不是什么颠扑不破的真理,但美德并不总是跟幸福冲突。
  那么美德跟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自古以来有很多很多思想家也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下面就稍微梳理一下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对这个事情大致有些什么看法。
  我把他们的想法大致归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功效主义。按照功效主义的说法,道德是达到幸福的手段。第二类我把它叫做唯道德论的主张。这样一种主张是只认道德,而不管道德带不带来好处。第三类就是像孔子、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思想家,他们把道德放在很高的地位上,但是他们跟唯道德论不同,他们认为幸福不仅包括美德,而且也包括健康、财富、长寿等等一些因素。
  我先讲一下功效主义的理论。功效主义认为幸福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美德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这种理论可能听起来有一点点俗气。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劳的人,一个能够自我约束的人,他往往能给自己、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在这个意义上,你会觉得美德好像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
  但它的确也有些不足。第一个不足是,虽然有些美德有时候或者通常会带来幸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德,更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带来好处,而的确有些恶劣的手段反而能够带来好处。这时候如果你只是把美德看做手段的话,那你会不会为了幸福,为了过上好日子,去采用那些恶劣的手段呢?这是功效主义一个很值得怀疑的地方。
  更重要的值得怀疑的地方就是,美德并不只是幸福的一个手段,美德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粗想起来,好像我们讲起幸福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但其实要是细想的话就会发现要比这多一点。
  多在哪儿呢?幸福这个概念它天然就包含着相当的品德的成分,甚至可以说,美德构成了幸福的骨架,它是跟一个人的品质相联系的,它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个骨架,哪怕他吃好喝好了,我们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幸福的人,实际上他自己也很难认为自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
  下面我简单地讲一下唯道德论。唯道德论认为最重要的,甚至人生中唯一重要的就是美德。功效主义把道德视做获得幸福的手段,与他们相反,唯道德论者主张美德本身就是目的。功效主义以福论德,道德主义是倒过来的,它说以德论福,就是说一个人有美德了他就是幸福的。
  在实践中我们也见到过很多唯道德论者,比如说我们在教科书里读到的屈原、文天祥,他们就是为了他们的理想什么都可以放弃。就此而言,道德主义对我们始终是有一种吸引力的。
  但唯道德论也有它的短处,我这里就列两条。第一条,即使是文天祥和屈原,他们也不反对幸福,他们能够为自己的理想放弃幸福,但如果他们的理想实现了,我们想象文天祥打败了元朝人,最后给了他幸福生活,他并不会拒绝。
  所以我们一开始讲人人都追求幸福,现在我们想说,这话可能要改一改,就是人人都愿意幸福,但是他追求的东西不一定是幸福。比如说我愿意有私人飞机,但是它从来不是我的生活目标。
  唯道德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只论道德不管结果,我们普通人做不到。简单地说,哪怕我能够放弃我个人的幸福,但是我还生活在社会中,我有妻子老小,这是我放不下的。
  最后我讲一下第三种,就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这一种,他俩都是把德性放在最高一级,但是他们都不否认在德性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会带来幸福。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我们想过上好生活,想富贵,人人都是这样的。但对孔子来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就是说如果要让我用不道德的方式来获得富贵,这个我是不能接受的。亚里士多德所讲的良好生活也是把美德放在第一位,但是幸福仍然包括了健康、财富、长寿等等。
  和功效主义、唯道德论比,我觉得还是他俩的主张比较接近我们普通人的想法。一方面我们希望自己健康,有财富,能长寿,但是我们也不愿意丧心缺德地去获得这些东西。
  这就回到了我们最早提到的这个问题,就是两者能够携手并进当然最好,但是如果两者发生了冲突,那怎么办?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的,它是没有一个人人共同遵守的答案的。一个良好的社会中,那些有德的人将有更好更多的机会变得幸福。一个不良的社会就恰恰相反。
  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还有待那些正直的人去加以改变,加以改善。正直的人有可能要牺牲他们自己的幸福。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许做不到,但是我希望,即使我们没有像仁人义士那么勇敢地站出来去改变这个社会,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在心里、在力所能及之处,我们永远跟这些正直的人站在一边。
  好,谢谢大家。
  (摘编自陈嘉映“一席”演讲《美德与幸福》,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人人都追求幸福”开篇,后又将“追求”改为“愿意”,既体现了讨论的递进,又阐述了对唯道德论的深刻认知。
  B.虽然有些美德有时候或者通常会带来幸福,但美德并不是幸福的手段,它是幸福的组成部分,因此功效主义主张值得怀疑。
  C.在论及唯道德论时,作者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出发,使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充分介绍了唯道德论的主张以及不足。
  D.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将美德放在第一位,但是他们都不否认还有其他的因素也会带来幸福,更不会抛弃美德去追求幸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认真进行创作有可能比不上剽窃带来的回报,因此,功效主义者们认为认真不是一种美德。
  B.当有德的人会有更多机会过得更好,那些缺德的人会过得不好,那么这就是一个良好的社会。
  C.作者认为唯道德论比功效主义更有道德感召力,而孔子的主张则比唯道德论更具普遍可行性。
  D.只要梳理清楚历史上的思想家关于“美德与幸福”的讨论,就能得到一个人人都遵守的答案。
  3.下列格言,最适合作为“唯道德论”的例证的一项是(    )
  A.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圣经》:正直人的后代,必要蒙福。
  C.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塞内加:美德自身就是回报
  D.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请结合材料,从功效主义和孔子主张的角度简析人为什么要脚踏实地,而不应该投机取巧走歪门邪道。
  5.这篇演讲稿发布在“一席”公众号之后,获得了无数好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篇演讲稿的成功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咳嗽天鹅
  铁凝
  天是越来越冷了,刘富早上醒来就想着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这时西屋传来香改的咳嗽声。香改是刘富的老婆,能干却生性邋遢。每次刘富要找件衣服就很不耐烦。一拉开柜门,里边的衣服裤子犹如洪水猛兽奔涌而出,劈头盖脸倾泻在刘富身上。就为了这个他和香改一直闹离婚,香改抗不住刘富的坚决,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