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23690字。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报告文学,既是具有浓厚新闻性的真实的“报告”,又必须是充分形象化的生动的文学。正如《包身工》成功实践的那样,它不仅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来揭示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同时又必须运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一幅幅血淋淋的图景,以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报告文学来说,读者关心的是事实和真相。作者应该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和爱憎,但是必须将其寓于事实之中。作者不能把他的哭泣或欢笑照直地倾吐出来,而是要渗透在、凝结在那使人哭泣或欢笑的形象里。即令读者在字面上看不见他的哭泣或欢笑,但形象本身使读者不能不哭泣,不能不欢笑。只有这样,作品才测充分显示出它的力量。
报告文学要求真实,却又不同于新闻报道。作为文学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的真实性外,还要将人物形象和事件表现得鲜明而生动。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报告文学同样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从《包身工》可以看出,夏衍并不因为报告文学强调新闻性而在写作手法上显得拘谨。他能放开手笔,灵活地运用具体形象的描写、精辟有力的议论、细腻感人的抒情等表达方式,借助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包身工的生活;使人读来,既感到真实可信,又牵动神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国的报告文学是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此后其数量逐渐增多,不过多数作品显得较为幼稚:新闻的成分多,文学的意味少;直观的报道多,睿智的探究少。直到《包身工》发表后,才让报告文学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包身工》在题材与主题方面都有新的开拓,艺术水平也达到当时报告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标志着报告文学这一新兴文体在我国已发展到成熟的程度。周立波当时曾热情赞扬道:“夏衍的《包身工》是今年关于产业工人的一篇材料丰富、情真意挚的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刚刚萌芽、工人文学非常缺乏的现在,它有双重的巨大的意义。”作为我国报告文学的第一块基石,《包身工》是当之无愧的。
(取材于陈坚的《夏衍的生活和文学道路》)
材料二
崛起的中国正在以更自信、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作为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中国文学承担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在中国文学家族中,报告文学是记录时代、书写时代、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开拓者何建明认为,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可以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所写包身工的工价低廉的残酷事实,使《包身工》具有新闻性。
B.蕴含报告文学作者悲喜之情的鲜明形象,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C.夏衍的《包身工》和王愿坚的《党费》,所用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
D.周立波赞扬《包身工》“材料丰富”,肯定其新闻成分多于文学意味。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体现《包身工》基石作用的一项是( )
A.以确凿的事实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B.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C.给其后创作报告文学的人以深刻的启发。
D.促进反映工人现状的报告文学不断丰富。
3.下列对材料二第三段所举例子的主要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阐述精准扶贫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大事。
B.论证精准扶贫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话题。
C.论证报告文学是更富有感染力的体裁。
D.阐述报告文学的选材应该具有的特点。
4.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联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放开手笔对包身工生活的描绘,使《包身工》具有真实之美。
B.要讲述中国知名科学家的人生故事,应该优先选用新闻这一体裁。
C.基于详细调查写成的具有真实性的《深渊里的人们》,缺少文学性。
D.何建明创作的小说《山神》,运用了散文常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报告文学的写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