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790字。
浙江省浙东北县域名校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些年来,随着媒介语境的变化和文化产品的多样发展,文学书籍的单本平均销量不断下降,甚至有些书籍只有编辑、作者以及作者附赠的朋友阅读。这一事实残酷地揭示了当今文学书籍的落寞处境。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当今文学书籍的出版量却大得惊人,仅仅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就成千上万,而散布在网络上的各种文学作品也有着可观的阅读数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当今文学又是繁盛的。
②无论如何,文学在当今文化结构中的相对式微,仍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省思的问题。它提醒我们,文学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而要与周围世界发生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己的活力。文学的圈子化发展既是文学现实境遇的结果,又造成文学进一步的落寞,从而更加圈子化。时至今日,对于文学“破圈”发展的呼声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对于文学的期许,也成为文学从业者的深重忧思,更是文学自身因应时代与环境变化必然采取的自救举措。打破文学与现实生活的隔膜,提升文学作品的历史感、现实性,增强文学与广大读者的联系,成为了很多人的心声。立足新时代,如何在理论思辨之外,真正适应消费主义时代和新媒体语境对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的重大影响,重新锚定自身位置,主动破题,将目前的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就成为摆在新时代文学面前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文学需要走出自我循环,走出狭隘的圈子,“主动出击、主动输出,实现‘破圈’传播、‘跨界’生长”,从而最终走向广阔的现实与无边的人民,最大限度在全社会彰显文学的价值与尊严。
③事实上,最近几年,文学“破圈”传播确实已经成为引起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现象。文学传播的媒介新变有着多种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就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媒介即讯息。在他看来,媒介并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媒介本身即是信息,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如果说麦克卢汉的这一充满了未来气息的判断在以往还并不那么让人真正感同身受的话,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移动终端及其各种应用、小程序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终于开始深刻体会媒介之于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套用时髦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媒介化生存”和“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文学的“破圈”传播断然离不开新媒介的支持,事实上文学整体性地已经生活在媒介化环境之中。不夸张地说,文学的未来即蕴藏在文学与媒介的互相适应过程之中。考虑到这点,在艾布拉姆斯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的基础上,理应加上“媒介”这一新的要素。
④在文学“破圈”传播已成共识也已经有所成就的时刻,文学如何更好地“破圈”传播,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已有不少针对文学“粗糙化破圈”的反思声音出现。在他们看来,文学依托新媒介实现“破圈”传播自是大势所趋,但文学在这种“破圈”传播中是否真正捍卫乃至扩大了文学自身价值,却是亟待严肃探讨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文学的“破圈”传播始终应以维护和捍卫文学自身价值为第一考虑,不应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有意或无意地削足适履,损害文学自身价值。
⑤毫无疑问,在目前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里,文学应该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主动寻求跨媒介传播,尽最大可能光大文学的价值。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的跨媒介改编。仅就文学的影视改编来看,自鲁迅的《伤逝》、茅盾的《林家铺子》等现代文学名篇,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红色经典”,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胜枚举的小说作品,都纷纷被改编为影视剧。在文学与影视的双向赋能中,中国的文艺星空变得璀璨繁荣。立足新时代,尤其需要文学“从惯常工作半径走出来,不断拓宽文学的边界,释放文学的潜能,充分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作用,促进新时代文学的多维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内核性力量”,这就对文学的跨媒介传播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⑥文学“破圈”传播,亟需重建文学与时代的关联,真正与时代对接,与时代共情。作家需要提高处理时代议题的能力和穿透时代信息的思想力度。立足新时代,在日新月异的现实变化里,由高铁、现代物流、移动终端等为具体表征的新现实,已经强有力地改变了旧有的时空观。因此,文学应该因时因势而变,努力跟上时代的变化,而不是坚持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死守着旧有的边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纯文学”观念及其偏执化发展受到质疑、饱受批评。文学创作不能在时代与现实面前失语,也不能在内容和趣味上进行“自我隔离”。越来越多的人呼唤文学强大的吐纳能力的复归。而敢于面向现实、处理现实议题,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成就和问题,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有重建与时代的关联,文学才能真正触动广泛的人心,从而再度凝聚自身的力量。
⑦此外,传统文学如何借鉴类型文络文学的已经成熟的叙事方法,打通传统文学与类型文学的界限,也是文学“破圈”的一个可能取向。
⑧归根结底,文学“破圈”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社会轰动效应的简单复归,更在于文学价值的真正实现,在于理想读者的真正扩充,在于真正深入细致的阅读。就其社会意义而言,则在于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学理解水平和审美层次,从而助力人民群众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其提供另一处具有审美意味的生活空间。因此,文学“破圈”的根本依靠始终是文学作品的质量。只有文学作品的质量过硬,其“破圈”传播的效果与作用才会更加强大、扎实,也才能更好地担负成为各艺术门类“母本”的使命。在此意义上,文学“破圈”传播要始终不渝抵制可能出现的泛娱乐化和唯流量化倾向,始终不渝捍卫文学的价值与尊严。
(摘自龚自强《文学,以什么样的姿态“破圈”》,有删改)
材料二:
①文学要“破圈”,首要的是,作家要写出好的作品。但有时候,我们也感叹:这么好的作品,为何反响这么少?所以,在“破圈”的过程中,除去创作内容应该有所调整外,文学批评和文学传播工作也需要有“破圈”的意识。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文学在当今文化结构中相对式微,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版量大得惊人的文学书籍有着可观的阅读数据,又是繁盛的。
B.文学“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圈子化发展,造成了当今文学现实境遇的落寞,长此以往,文学会更加圈子化。
C.文学作品的质量影响着其“破圈”传播的效果与作用,文学“破圈”传播要坚守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抵制泛娱乐化和唯流量化的倾向。
D.当今时代,文学只要借助新媒介扩大传播范围,就能提升自身的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彰显文学的价值与尊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文学要“破圈”传播必然要依托新媒介,文学能否与媒介互相适应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未来。
B.传统文学不能死守着原有的边界,而应在内容和趣味上与时代关联,不断拓宽自身的边界,打通与类型文学的界限,主动为“破圈”寻求可能。
C.文学要真正突破行业圈子的阻隔,作家写出好的作品是关键,而相关的文学批评和文学传播工作也应主动出击,将好作品介绍给圈外。
D.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不能仍用老旧的方式进行阐释研究,而应探索新的方式,否则,其拥有的历史价值可能无法重新激活。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著名作家梁晓声等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短短4个小时,《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了8.26万套。
B.欢瑞世纪从南派三叔手中购得《盗墓笔记》小说改编权,并邀请了鹿晗、井柏然等明星出演影片主角,前后创收数亿元。
C.作家莫言改变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创作了小说《蛙》,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也随之畅销。
D.动漫电影《你的名字》上映后在全球引起轰动,新海诚根据电影创作的同名小说也随之登陆小说平台,其阅读量惊人。
4.关于“文学如何破圈”的建议,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相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学校广播台“经典好文推荐”栏目准备推介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为了更好地吸引同学去阅读这篇小说,请结合材料一和这篇小说,拟写三条推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
老舍
第三幕(节选)
时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秋,清晨。
地点 北京,裕泰大茶馆。
人物 王利发 常四爷 秦仲义 小刘麻子(三十多岁。刘麻子之子,继承父业而发展之。)
现在,裕泰茶馆的样子可不像前幕那么体面了。藤椅已不见,代以小凳与条凳。自房屋至家具都显着暗淡无光。假若有什么突出惹眼的东西,那就是“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字也更大了。在这些条子旁边还贴着“茶钱先付”的新纸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