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37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期中调研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审美追求,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和体现。
建筑艺术的和谐美,影响到营造观念的各个方面。在布局安排上,中国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讲究各单体建筑物的横向有序铺排,各单体之间又用廊柱等结构将它们联结为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在建筑方位、建筑色彩以及建筑空间分割等方面,又深受阴阳、五行等观念之影响,将人、自然与建筑物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观,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哲学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强烈的“尚中”情结,集中体现在对中轴线意识的强化和运用上。中轴线南北贯穿,建筑物左右对称,秩序井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传统。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少在周代,院落空间已呈均衡对称,就已经出现了中轴线,进而南北方位逐渐与东西方位分野。面南为贵以后,南北轴线逐渐成为主轴线,重要建筑及空间位置正处于中轴线上。
与中轴线建筑形式美相关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群平面布置的均衡之美。均衡的建筑形象,在审美视觉上给人以安稳、持重、冷静、坦然之感。但是,建筑的布局绝不是一种理想化的产物,这种理想的对称均衡模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往往受制于具体的场地、地形、交通等因素,匠人往往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后保持原有的均衡追求,使人在观感上仍获得对称均衡的审美效果。
体量也是建筑艺术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品质。传统建筑是皇权的象征,礼制的标帜,不同功能的建筑都要求有不同的体量。宫殿、都城、坛庙、陵寝等建筑形制,只有用巨大的有等级的体量,才能象征皇权的尊贵威慑和礼制的森严秩序,才能更有力地彰显人与社会之“和”。儒家崇尚“大壮”之美,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
儒道两家都讲“和”,都讲“天人合一”。如果说,儒家思想通过宫殿、都城、陵寝、宗庙、民居等建筑形态,规范了伦理道德,以情与理的统一为审美理想,孜孜以求人与社会之和谐的话,那么,道家思想之于建筑则是以心与物的统一为审美理想,通过旨在追求人与自然之和谐的园林这一建筑形式,为文人士大夫的畅怀游心提供了一个自由之境。
园林艺术是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它通过借景、对景、隔景、分景和空间处理等多种造园手法,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了高度统一与融合。
儒家礼制思想影响下的功能性建筑所讲究的统一、均衡、对称、装饰等形式美原则,在园林建筑中都成了大忌,园林的和谐是由杂多和差异而构成的优美。中国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正在于它所营造出的虚实相生、动静相济、淡雅幽远、自然含蓄而又韵味无穷的意境之美。
(摘编自刘月《和谐: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之维》)
材料二: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中国传统园林首要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显然受到了素朴天然的道家思想的影响。
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多样,其中之一就是借景。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来组织空间,精心布局,把某个景观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此景观自身,成为其一部分,这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是中国的哲学内涵在建筑上的最基本体现。
B.中国古代都城、园林的建造,追求统一、均衡、对称、装饰等形式的和谐,追求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C.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借景”,所“借”之景,既可以是实景,如西山之景;也可以是虚景,如水色、花香。
D.前庭后园式的庭院建筑形态是儒道互补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以统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制于多种因素,建筑布局的均衡对称往往被打破,但匠人们的巧妙处理可使观者在观感上获得对称均衡的感觉。
B.如果宫殿、坛庙、陵寝等建筑形制,没有用巨大的有等级的体量,儒家所崇尚的“大壮”之美就无从体现。
C.园林之景借助命名可增添情趣,如苏州园林“风来亭”就是借助虚景让我们感受到“长风送月来”的惬意。
D.中国传统庭院的正屋主室,既体现了儒家思想,又体现了道家思想,是两种思想精神诉求的完美融合。
3.结合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写阿房宫,“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B.《红楼梦》中,贾母等在缀锦阁吃酒,命梨香院的女孩们在藕香榭奏乐,贾母说“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
C.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群分成三大块,以中轴线对称分为东、中、西三路布局,主庭院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D.故宫的部分房屋设计,用统一的柱子等距离排放,屋室多为左右对称,或是在柱边放置大小齐一、数量齐一的台基。
4.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会感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与融合,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有关其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造者受道家思想“道法自然”的影响,在造园过程中,重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与融合。
B.造园手法的多样化,如善于借景,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来组织空间,形成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融合。
C.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平面布置的均衡之美,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D.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借影、声、光、香,甚至景观的命名让人们感受到建筑与自然互相融汇的情趣。
5.下面《红楼梦》和《阿房宫赋》的两个选段表现了上述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哪些具体特征?请简要说明。(6分)
(1)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2)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天山深处的“大兵”
李斌奎
倒塌的冰石砂岩堵住去路,车子停了。韩连长从车上跳下来,哆嗦着冻得乌青的嘴唇告诉我,①这里是海拔三千米的雪线上,因为全是悬崖断壁,无法实地测量,只好在图上用虚线表示,所以叫飞线区。
②我仰起头,倒四十度的山体恶狠狠地屹立在眼前,仿佛是受伤的野兽,不断向外喷吐烟雾。云雾中一个雪人贴在万丈绝壁上,举着钢钎不断向头上一块悬石捅去。他像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