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10字。
19 中国石拱桥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思维能力]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重点)
[审美创造]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把握中国石拱桥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梳理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营造意境,导入新课
“二十四桥明月夜”里有杜牧的感慨与浪漫;“小桥流水人家”中有马致远渴望的家的温暖;“忆昔午桥桥上饮”中有陈与义豪迈的家国情怀。桥,总是连接着美好,连接着诗意,连接着浪漫。“桥”为何有这么高的美学价值?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来一探究竟吧。
(板书:中国石拱桥 茅以昇)
[设计意图]桥在生活中很常见,在中国画和中国诗歌里却是一种诗意般的存在。所以,在客观认识“桥”,尤其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前,先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更好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认识“中国石拱桥”
1.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字词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3)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课件出示:
说明文
①概念: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体。
②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生动的文艺性说明文、平实的科学性说明文。
③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
④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
⑤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等。
2.整体感知
设问1:题目是《中国石拱桥》,很明显,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预设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设问2:默读课文,思考——你了解到的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预设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设问3:跳读课文,提炼主要信息,说说你还了解到哪些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学生交流讨论)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