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460字。

  高2023级高二(下)6月考试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如果归入海洋是河流最终的宿命,那么,有一条河注定是失败的,它就是位于我国新疆的塔里木河。2179千米的身躯,让它自高山峡谷奔腾而下,又在苍茫大漠间驰骋千里。于黄河而言,它的干流水量较小,却同样可以被称作母亲河。于长江而言,它的长度只有三分之一,却滋润着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大地。
  与很多大河相似的是,塔里木河的故事也源于高山之巅。在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东南侧,十余条冰川从山巅倾泻而下,这里便是塔里木河的主源之一——叶尔羌河的起点。当气温升高,大量的冰川开始融化并不断汇聚,再加上少量的大气降水,叶尔羌河便有了最初的模样。随后,随着沿途众多冰川融水的注入,叶尔羌河开始壮大,成长为了一条少年河流。不仅充满活力,胆子也越发大了。它在群山之间横冲直撞,不断下切,开辟出了一条条峡谷。在峡谷内,它将自己拧成“一股绳”,冲破碎石,浩荡前行。与此同时,由于高山冰川的发育,天山的阿克苏河,昆仑山的和田河与克里雅河如叶尔羌一般同样欢腾雀跃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涌入大海,为此不惜一切代价突破群山。最终,在莎车县,叶尔羌终于摆脱了大山的束缚,完成了最艰难的挑战。
  然而,让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曾经孕育自己的群山竟然扼杀了眼前的塔里木盆地。此刻,呈现在它面前的是另一番天地: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这里终年被干旱笼罩,年均降水量只有23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800毫米。目之所及,黄沙遍野,了无生机。叶尔羌犹豫了。事实上,不止叶尔羌,从四周高山奔流至此的河流们都犹豫了。它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更无法想象未来将要面对什么。但很快,它们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切。
  河流们首先想到的是尽可能地“发散”自己,从而滋养更多的土地。它们利用出山口的天然地势落差,将流速骤减,并舒展身躯,使水流向四方散开,于是河流中所携带的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冲积扇诞生了。而当其范围逐渐扩大,彼此连接时,便成为了冲积扇群。当大面积的土地被冲积扇覆盖,受到流水的滋养,开始变得湿润,绿洲就诞生了。
  它们满怀信心地继续向大漠深处挺进,叶尔羌也逐渐褪去了峡谷中的稚气与莽撞,成长为一条青年河流。在新疆阿拉尔市,奔腾了近千公里的叶尔羌河拼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最终瘫倒在大地之上。幸运的是,一路向北的和田河及时赶到,与从天山奔腾而下的最强援军——阿克苏河撞了个满怀。自此,一条驰骋大漠、缔造奇迹的河流——塔里木河诞生了。
  在沙漠地带,由于河床及沿岸泥沙较为松软,极易冲刷,河流的摆动十分剧烈。塔里木河在大地上画出了一条条优美的曲线,而当其过于弯曲致使两岸相连时,河流便“裁弯取直”,使原有河道逐渐废弃,形成形似牛轭的湖泊。此时的塔里木河也找到了对抗大漠的新办法。夏季,较高的气温使上游冰川快速融化,河流补给量增加,再加之偶尔到来的水汽形成的降水,塔里木河有了明显的枯洪变化。每当洪水来临,它便让水流借势冲出河道,四处漫溢,覆盖更为广大的土地,更有可能打通新的通道,致使河流改道。这使得更大面积的沙漠得到了水源的滋养。与此同时,流水也可不断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为四周甚至其他地区的生命提供生存的可能。而当其遇到地势低洼处,更可孕育小型的湖泊与湿地。至此,沙漠因为塔里木河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不仅滋长着生生不息的绿洲,更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文明。
  然而,在塔里木盆地的东部,一个耳朵状的低地出现在大地之上,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罗布泊。数千年前,作为盆地的最低点,彼时的罗布泊承接着来自塔里木河、车尔臣河、孔雀河在内的众多河流,湖面广阔无垠,最大时可达1万平方千米,超过了如今青海湖的两倍。充沛的水源孕育了闻名遐迩的楼兰古城,这里不仅成为了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印度的佛教、希腊的艺术、东方的织锦也在这里大胆融合,共同塑造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国际化”王国。
  但之后,随着气候逐渐变干,再加上盆地内南高北低的地势差距,塔里木河彻底离开了罗布泊。由于受到强蒸发与强下渗的影响,再加上补给较少,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似乎也进入了迟暮之年。河道内,滔滔的河水被平静的细流所替代,漫溢的黄沙凌乱地散落在四周。上世纪50年代,塔里木河上游大面积的水土开发,致使下游的水量越来越少。直至70年代,自大西海子水库向下的321公里河道彻底断流,台特玛湖干涸,两岸胡杨大量死亡,人们被迫迁移,留下了众多城镇遗迹,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楼兰”。
  于是,一场河流保卫战打响了。本世纪初开始,塔里木河沿岸的数百万亩的农田开展了节水改造工程。二十余次的生态输水,让其彻底摆脱了断流的困境。大面积的胡杨等植被的更新与修复使下游重现生机。时至今日,位于尾闾的台特玛湖面积已超300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现如今的塔里木河凭借着科技与交通的力量,将滔滔的流水化作飘香的瓜果,涌入万家灯火;亦化作柔软的棉花,穿戴在身;更可化作美味的佳肴,走向世界。而对于生活在东部的我们,也许遥远的距离让它从未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也许你也从未见过它的模样,但其实,它一直在我们的身边。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塔里木河:做河,好难!》)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将自己拧成‘一股绳’”指叶尔羌河将所有细流汇聚在一起,以冲破群山阻隔。
  B. “发散”指河流们在面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时,降低流速使得水流向四方散开。
  C. “裁弯取直”是塔里木河弯曲的河岸线,因凹岸相连而产生的一种地理现象。
  D. “楼兰”代指那些因人口迁移、胡杨死亡而出现的湖泊枯竭、城镇衰落的遗迹。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塔里木河虽然在干流水量和长度上不及黄河与长江,但其对流经土地的灌溉与滋养同样有着重要的贡献。
  B. 作为塔里木河的主源之一,叶尔羌河起源于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东南侧冰川,沿途汇入了众多冰川融水。
  C. 罗布泊曾经湖面广阔无垠、水源充沛,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并孕育出拥有璀璨文明的楼兰古国。
  D. 得益于新世纪的节水改造工程和生态输水,如今的塔里木河完全摆脱了断流的困境,下游重新焕发了生机。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塔里木河作为国内最大的内陆河流,尽管为沙漠所阻最终没有流入大海,但对东部地区依然产生了一定影响。
  B. 大面积的土地被冲积扇覆盖并受到流水的滋养,加之丰沛降水使得此地气候变得湿润,从而推动绿洲的诞生。
  C. 塔里木河随季节更替而出现的枯洪变化,使得沙漠在河流改道时才得到水源滋养,从而为周边地区孕育生机。
  D. 如果能够及时践行科学的环保理念并对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塔里木河就不会遭遇水流枯竭等生态问题。
  4. 作为一篇优秀的科普文,本文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请简要说明。(4分)
  5. 某校跨学科学习小组围绕“奔腾不息•润泽万物”主题,向同学展示塔里木河的“前世今生”,应联系哪些学科进行展示?请根据材料列举内容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文本一:
  张仲陶
  汪曾祺
  《故乡的食物》有一段;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①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