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14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就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无疑,将来的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曾不断地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实在是反映着外国人经济侵略时期,大部分建设本是属于租界里外国人的,中国市民只是随声附和而已。这种建筑当然不含有丝毫中国复兴精神之迹象。
  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应是自觉的,由有学识、有专门技术的建筑师担任指导,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的复兴而努力。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但在最清醒的建筑理论立场上看来,其结构已不合于近代科学及艺术的理想。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建筑师想保留壮丽的琉璃屋瓦,更以新材料及技术将中国大殿轮廓约略模仿出来。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衙,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它是东西制度勉强的凑合,这两制度又大都属于过去的时代,不适应中国的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适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
  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新中国建筑及城市设计不但可能产生,且当有惊人的成绩。
  (摘编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南北向轴线统领的营城制度。之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金中都的中轴线营建持续演进。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成型、丰富于明清,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南北朝佛教雕刻和唐宋寺塔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艺术创造虽会受外来思想影响,但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B.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建造中国建筑时,专业建筑师应当承担起将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发扬光大的责任。
  C.只要增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我们就能提炼旧建筑中的中国质素,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D.“宫殿式”新建筑虽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但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精神的抬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可以在建筑上呈现出来,我们要创造适合自己的建筑,而不是削足适履、东施效颦地去迎合模仿欧美建筑。
  B.欧美建筑大多是西方血统的延续,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是中国建筑仍要展现本国精神的主要原因。
  C.在古代,中轴线的规划,是“以中为尊”的礼制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严谨的空间布局,突出了帝王的至高地位,为封建皇权服务。
  D.北京中轴线以恢宏的规模、严谨的布局彰显了中国古代都城营造的独特美学价值,并对近现代城市发展规划持续发挥影响。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中国建筑发展主张的一项是(    )
  A.王澍教授设计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整个建筑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随处可见,木构、青石砖等传统元素也被使用。
  B.广州新建筑在采用现代科技的同时,注重融入岭南建筑文化特色,由专业团队精心设计。
  C.天都城是一处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小区,内有按照1:3比例缩放设计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并且有“巴黎式花园”。
  D.上海石库门建筑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规范指标,但里、弄、坊的布局充满了老上海特色,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的论证效果。
  5.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的设计与发展,体现了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哪些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痴李老三
  韦名
  城不大,如一大铁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城里人戏称为锅城。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城志载曰:“梨园婆娑,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早年,大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热热闹闹。当年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则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锅城演戏几近销声匿迹。城南李老三却是热衷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李老三,原名李阿山,独喜潮剧《柴房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