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6570字。

  浙江省三锋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园林是关于空间处理的艺术,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观念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国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主人休闲娱乐之地,还承担了古人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与感悟。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虚实相生,正如老子说的那样:“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室”之所以为“室”,就是因为其内部“无”(空间)的存在。所以,在老子那里,“无”并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种存在的状态。老子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老子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因此对道的体悟需要借助某种媒介,而山水就有该种作用。所以南朝文人宗炳说游山玩水的作用在于“澄怀味象”“以形媚道”,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剧之时,园林便充当了自然山水“悟道”的功能。
  园林的每个房间本来是与户外相隔离的,但通过窗户又与户外相联系,正如明人的小诗写的那样:“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种“望”可以把周围的景色都纳入眼底。中国古人对“望”有着特殊的情怀。顾随教授说:“千古英雄志士,定是登高望远不得;一旦登了望了,那满腔经济学问、见识抱负,便要一起‘发作’,弄得不可开交。”因此,古典园林中,不但走廊、窗子与“望”有关,而且一切亭台楼阁在设计时必是为了“望”。这些园林中的建筑不必像民宅那样循序建造,也不需讲究方向次第,而是“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空间开阔通透而不求封闭屏障。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即是为了达到园林“可望”的效果。
  “隔”是与“望”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另外一个特点。“隔”也是为了更好地“观望”,而不是单纯划分出封闭的空间。正如由“望”形成的“借景”,“隔”则形成了“分景”之妙。园林中的“分景”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则达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隔”与“望”都建立在虚实相关的空间观念之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封闭与开放,古典园林规划上的曲折、婉转回旋之美便建立在这种“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之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道”的感悟,也营造了独特的诗画般的意境,“借景”与“分景”等造园手法实现了虚实相生的空间感,使得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的扩大,静止的景色依物而变。
  (摘编自徐成浩、孙晓昕《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材料二: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源远流长的哲学与文化艺术底蕴,其审美特点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为人工建造,但其中体现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念。中国古典园林建造时,往往借助天然形成的山水构成园林的主基调。不管是山水还是植物,都赋予了古典园林自然的生命力,并尽量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展示出自然之美。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虚实相生”观念和“和谐”思想都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园林设计中也需考虑循序建造、方向次第。
  B.“道”具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特点,需借助一定媒介才可体悟,南朝文人宗炳认为,自然山水的“悟道”功能需借助园林来实现。
  C.“隔”与“望”均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两者相辅相成,并分别形成了古典园林的“借景”和“分景”之妙。
  D.“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古典园林的选址布局、建筑手法、造园技法均能体现对这一理想境界的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隔’也是为了更好地‘观望’”可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隔”既可以有效防止审美疲劳,又能有移步换景的效果。
  B.材料一中“按时景为精”与材料二中“依照原有的山形地势和植物分布突出各自的景色特征”,体现出古典园林不同的造园原则。
  C.中国古典园林富有天然之趣,这和历代造园者们大多追求将园林与自然山水相结合以及园林建造有意模仿自然山水有着密切关系。
  D.中国古典园林虽是人工创造的艺术,但并非完全由人工建造,因其往往以天然形成的山水为主基调,所以仍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记》中记载苏州拙政园的建造:“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B.宁波天一阁前开凿“天一池”直通月湖,四周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体现江南庭院式的园林特色。
  C.观赏者登上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远眺西北方向的虎丘塔,在视觉上扩大了留园的空间感,使留园获得无限的“景外之景”。
  D.北京颐和园内“知春亭”取“见柳而知春”之说命名,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柳丝吐绿,让人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感。
  4.材料一引用老子和顾随的话,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大观园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座理想化“纸上园林”,展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大观园既利用了原址宁国府会芳园旧有的树木、山石、流水等景观,又建有精致的亭台楼阁;潇湘馆等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馆内的清幽翠竹与林黛玉的孤高性格相契合;园内匾额楹联满目,碑刻书法全具,蔚然成景;大观园采用多种造园手法,实现了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上面对大观园的介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哪些艺术审美特点?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庖丁解牛
  胡炎
  有人请庖丁解牛。
  其时庖丁刚刚睡醒,正在细细梳发。近午的日光斜照窗棂,在墙壁上投下朦胧的光影。庖丁也站在光影里,形销骨立。他听到了来人的声音,不急,衣冠整齐后,这才打了个哈欠,缓步出门。
  上午睡觉,是庖丁的习惯。
  来人奉上酬银。庖丁瞟一眼,银面肃然。酬银自是不菲,这是庖丁的身价。
  “有劳了!”来人赔笑,拱手。
  “申时到。”庖丁说,“好草好料,别委屈了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