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610字。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雷雨》作为一部有着丰富而深刻内涵的戏剧,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多种阐释的可能性,被称为“说不尽的《雷雨》”。也正因如此,围绕着《雷雨》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论。而其中,关于《雷雨》中是否存在“命运观”的问题,争议极大,至今仍未有定论。在这一问题的争论中,“命运观”“宿命论”两个词语经常出现。所谓命运观,顾名思义,是人们对于命运的观点;对命运力量的看法不同,就应该有着不同的命运观。而宿命论,认为人被命运所控制、有着无法逃脱的宿命。在《雷雨》有无命运观的争论中,研究者们所说的“命运观”基本上是指:命运掌控着人、人无法摆脱神秘命运的控制。这一问题研究中所谓“命运观”的含义,与“宿命论”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②在《论〈雷雨〉和〈日出〉》一文中,周扬称赞《雷雨》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肯定了它对革命的意义:“《雷雨》和《日出》无论是在形式技巧上,在主题内容上,都是优秀的作品,它们具有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意义。”“曹禺的成功,不管它的大小,正是现实主义的成功。”同时,他还指出曹禺的现实主义不够彻底,是因为他有宿命论的倾向:“正因为这个现实主义的不彻底、不充分,所以他的宿命论的倾向没有能够被击碎,如果说反封建制度是这剧本的主题,那末宿命论就成了他的Sub-Text(潜在主题)。”
③胡润森在《〈雷雨〉宿命观问题之我见》中,对认为《雷雨》中存在宿命论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他认为这一悲剧源于周朴园“所统治的大家庭的专制黑暗”,“造成这种命运的是、也只是由于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的凝聚和演变的结果”。《雷雨》中“存在的只是充满深刻社会历史性的阐释!”他强调《雷雨》的现实社会意义,认为《雷雨》描绘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而不是反映命运的主题。
④同样是反对《雷雨》中存在命运观念,钱谷融则代表着一种比较温和、保留的态度。他认为《雷雨》中强烈的戏剧冲突可能客观上给人命运观念的感受,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作品存在命运观念,更不能说曹禺主观上想表达命运观念。钱谷融在《关于〈雷雨〉的命运观念问题——答胡炳光同志》中指出,《雷雨》的矛盾冲突高度集中,符合别林斯基所说的戏剧特点,“作品的动力,其实是来自作品本身所提供的冲突,是来自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如果说《雷雨》中的极端复杂而又紧张的冲突所造成的这样一种不可避免的悲惨的结局,在客观上不免有容易使人产生神秘的宿命论思想的消极倾向,这是完全有根据的,我同意这种说法。”“但如果说,作者在这个作品中,就是有意要来表现这种宿命论思想的,我就总觉得不能毫无怀疑。”
⑤对《雷雨》中的“命运观”,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曹禺受到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很大影响,他想表达出一种与古希腊命运悲剧相类似的、与命运抗争而不能的悲剧主题,这种命运观是应该被赞赏的,因为它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行为,歌颂了人抗争命运的伟大精神。《雷雨》中毫无疑问是存在命运观的,而且它并非是消极的,反而会带给人更加震撼的精神力量,这和《雷雨》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特点并不是相抵触的。
(摘编自朱云昊<雷雨>命运观问题争论再议》)
材料二:
①俄狄浦斯代表着古希腊精神所崇尚的勇敢、好战、高尚,代表着人类的荣誉和尊严。通过“追溯”,《俄狄浦斯王》①的生活情节被高度集中,融入在古希腊的环形剧场中。当俄狄浦斯被命运踩在脚下时,悲剧性达到顶峰——极端的美好与极端的压制,两种极端的力量在退场一幕对抗。最后,命运似乎完胜了俄狄浦斯,然而这从结果来看,极度不平衡的力量对抗实际上并不让人感到绝望。
1.下列对材料一中“命运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研究中所谓“命运观”的含义,与“宿命论”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应看作是同一个概念,是指命运掌控着人,人无法摆脱神秘命运的控制。
B.周扬肯定了《雷雨》具有现实主义和革命意义的特点,同时也批评了《雷雨》的宿命论倾向,认为这也是导致《雷雨》现实主义不彻底的原因。
C.胡润森反对认为《雷雨》中存在宿命论的观点,认为《雷雨》悲剧源于大家庭的专制黑暗,描绘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而不是反映命运的主题。
D.钱谷融认为《雷雨》客观上不存在命运观,认为作品所表现出的宿命论思想并非曹禺本意,而是极端复杂紧张的戏剧冲突导致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的魅力不仅在于对台词的多样性解读,更在于对其丰富而深刻内涵的多种争论。正因如此,它成为了“说不尽的《雷雨》”。
B.《俄狄浦斯王》通过将生活情节高度浓缩,让观众在环形剧场中看到命运对人的无理欺压,从而使观众自觉在俄狄浦斯身上汲取力量,主动面对命运。
C.戏剧是剧作家与观众合力完成的。观众认同了俄狄浦斯和剧中的其他人物,看到了不同时代人物的遭遇,进而生发或悲悯或坚守的情感,从而净化心灵。
D.《雷雨》借鉴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创作手法,如同《俄狄浦斯王》一样,能让观众清晰感受到人物对命运的主动抗争以及抗争所展现出的人格光辉。
3.下列对《雷雨》的点评中,与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最符合的一项是( )
A.吴祖光:“曹禺的创作中有一种‘命运观念’,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神秘,而忽略了人物自身的选择和责任。”
B.焦菊隐:“它是一种‘社会化的命运观’,通过个体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悲剧。”
C.林克欢:“这种命运观并非简单的宿命论,而是对人性中抗争精神的歌颂,是对封建迷信的有力批判。”
D.李健吾:“命运是一个形而上的努力吗?不是,一千个不是!这藏在人物错综的社会关系和人物错综的心理作用里。”
4.材料一第④段中,别林斯基说“作品的动力,其实是来自作品本身所提供的冲突,是来自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请从不同角度分析《哈姆莱特》(节选)中的冲突。
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角度 《雷雨》 《俄狄浦斯王》
悲剧根源 ① 不可抗拒的命运
故事结局 具有毁灭性,人物命运多以死亡、崩溃收场 ②
作品意义 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立场 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发店与山居(节选)
柳宗宣
①他的店面镶嵌在众多向街的门面之间,它还在那里没有消失。在偏僻的街坊,垃圾转运站在门面的右侧,朝向街道的东面为某单位高大的办公楼。理发店在一天的某个时辰处在它的阴影中,正午才有阳光照入玻璃。他在内里的玻璃镜与转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