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2张,教案约2020+19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词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字词,品味关键词语;背诵诗歌。
  2.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诗歌,把握词的意象和意境,概括画面,并能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博大情怀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伟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准确概括意象特点,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写出了诗人的领袖胸怀,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他就已经初露锋芒,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
  【任务一】诵读全词,体悟情感(文本初读)
  活动1:解读标题,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创作背景
  沁园春:词牌
  1、词,兴于唐,盛于宋,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才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因此又称为“诗余”。因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词的格式的名称,即“词牌”。词分上下两段,一段即一“片”或一“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长沙:词名,创作地点/背景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晚秋,是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当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