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论仁论君子>
甲.问题讨论: 
一.   试阅读下面两章,然后回答问题:
(a)「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为什么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答:因为不仁的人缺乏自我抑制的能力,久处贫困就会为非作歹;长处安乐,就会骄奢淫逸。
(2)仁者和智者对「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仁者只要实践了仁德便心安理得。智者则是看到行仁对自己有利益而实行仁德,其实是利用了仁德。
(3)仁者面对富贵贫贱抱什么态度?他们在「造次」、「颠沛」的生活环境里怎样自处?
答:人人都盼望富贵,厌恶贫贱,但仁者绝不接受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富贵,也不会用不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仁者即使吃一顿饭那么短暂的时间也不会离开仁德,就是在仓卒的时候或颠沛流离的时候都必定和仁德同在。
二.试从下面两章说明仁者待人接物的态度:(1)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答: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喜欢某人或厌恶某人,不是凭自己主观的爱憎。他有分辨善恶的标准------仁德。他既有正确的好恶标准,所以待人接物便能做到好恶分明。
(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答:仁者日常的态度端正庄重,不会放肆;工作时谨慎认真;与人交往时忠实诚恳。
三.「仁」有下列的特点,试从《论仁》一文中,摘录有关句子加以说明:(1)是每个人内心固有的。
答:a)「仁者安仁」------正因为「仁」是每个人内心固有的,所以仁者实行了仁德便觉心安。
    b)「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是发自内心的善性、良知,所以仁者有正确的好恶标准。
    c)「克己复礼为仁」------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合于礼的标准,便是仁,「复」有返回的意思,可见这礼亦是内心固有的。
    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实行仁德只凭自己,不假外求,可见「仁」植根于内心。
页一
(2)是品格修养的准则。
答:a)「克己复礼为仁」------克制一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乎礼,这种对自己品格的要求便是「仁」。
    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克己复礼」要求自己,凡是不合礼的,便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3)是待人及处事的准则。
答:a)「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对一个人的好恶,不凭自己主观的判断,而是有正确的好恶标准,能做到爱恶分明。
    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就算到了夷狄那些文化落后的地方,都能态度庄重、工作认真、对人诚恳。
    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必要时会牺牲自己来成就仁德。
(4)是面对生活的态度。
答:a)「仁者安仁」------仁者安于仁德,不会因久处穷困或长处安乐而做出不合礼的事情。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仁者不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得富贵、弃贫贱。
    c)「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于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