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7500字。
山东省菏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和号填写在答题卡 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 、基础运用(共21分)
(一)中华文化崇尚“和”,交往处世离不开“和”。为了充分汲取“和”的思想智慧,初二年级计划以“和谐相处,携手同行”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 任务。
任务一:整理“和”文化。
小语同学搜集了一份关于“和”文化的资料,整理如下。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描绘的是江河汇入大海的壮丽图画,显示了大海宽广的胸怀。千 万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喧腾着、咆哮着涌入汪洋大海。它们撞击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迸发出层层 浪花,又慢慢地归于平静,最终心平气和地相互接收、交汇、融合,相辅相 (chéng), 达到和 谐的状态。这个过程,完美地诠释了“和”的精髓。
②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国的“和”文化呈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 融合精神. “和”文化让浮zào 的心平静下来。“和”是“和睦”,是真诚待人,不挑拨 离 间; “和”是“温和”,是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和”是“和衷共济”,不同室操 戈。“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1.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或括号中拼音处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
A.bèng 承 躁 qiáng B.bèng 成 躁 qiǎng
C.bìng 承 燥 qiáng D.bìng 成 燥 qiǎng
2. 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川流不息 B. 震耳欲聋 C. 瞬息万变 D. 挑拨离间
任务二:分享“和”故事.
3. 走进历史深处,“以和为贵”的小故事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让我们沉醉其间。请你 试举一例,写出故事名称即可。(1分)
任务三:撰写“和”文稿
4. 十四五岁的学生血气方刚,争胜心强,容易意气用事,引发矛盾。你准备针对这一现实
问题发表演讲,呼吁大家和睦相处,友善待人。请你完善演讲稿中的两段文字。(4分)
① 我 们 要 将 “ 以 和为贵”视为青春的必修课。须知,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
因而,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时,应该听从“和”的召唤,心平气和
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因冷战而相对无言时,应当让“和”来解开心结,真心诚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善的微笑。
②“和”是阳光,可以融化敌对的坚冰; , ; “和”是针线,可以缝补生活的裂痕;“和”是桥梁,可以跨越人际的沟壑!
(1)为使演讲内容更有说服力,你想要在第①段的方框内补充一段话,用以佐证“斗则 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并与后文表达相连贯。下面备选内容中最适宜的一项是 ( )(2分)
A.《 三国演义》中,东吴大都督周瑜赤壁之战大破曹军,名扬天下。他虽是杰出的将 帅之才,却心胸狭窄,容不下才能高于自己的诸葛亮,几次设法加害均未得逞。结果赔了 夫人又折兵,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不甘抑郁而亡,年仅36岁。
B.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曾与师父梅兰芳唱过“对台戏”。打对台之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