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600字。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画历来有托物言志的传统,讲求委婉的暗示意思。审美性的绘画由于发展得没有诗歌那么早,要到唐宋时期才开始广泛使用比兴。比兴往往用花鸟,给花鸟赋予人格意味。在众多的花卉中,梅花尤其令唐代以后的文人和画家们喜爱。诗词可以写尽梅花的视觉与嗅觉上的美,绘画则能够以精妙的描绘,让理想中的梅花在绢素上恒久开放。
在宋代,以梅花为题材的画作为数不少,有与禽鸟相配合,也有在山水画中做点缀。其中,南宋画家马麟的《层叠冰绡图》显得尤其特别:画面除了两枝梅花别无他物。乍一看,画面似乎是简而又简,仿佛画家并没有什么特别想要表达的意思,但细细观之,不得不为画家的精湛的技艺与巧妙的匠心击节赞叹。极度精简的构图,画面没有任何杂扰,以此来表现梅花的清幽是再恰当不过了。枝干纤细却充满了力度,向下俯视的一枝,最细劲处如冰锥一般。色深而坚硬的枝干上,疏疏落落开着的数朵绿萼白梅越发显得冰肌玉骨,梅花从花苞到半开再到盛放,俯仰聚散都安排得极其精到,既不繁琐也不单薄。花瓣的勾勒与渲染,表现出花瓣柔嫩却并不柔弱的质感与情态。画面虽然没有背景,却似乎传来了早春的寒意和阵阵幽香。宋代花鸟画多表现花鸟本身之美,故画家本人寄托的情思相对较少。
宋末及以后,画家多以花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隐喻的意味就大过了描绘花鸟本身。如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繁茂的梅花纯用水墨点写成。这种墨梅的画法是北宋时一位名字叫做仲仁的画僧创立的,他居住在衡州华光寺,人称华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在寺庙内种植了许多梅树,一日见到纸窗上映出的梅枝影像十分别致,就取来笔墨描摹,因此创出墨梅的画法。后来南宋文人画家杨无咎把这种水墨梅花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王冕的水墨梅花就传自这样的一脉。宋人墨梅枝干与花朵均追求疏落,王冕的墨梅往往画得枝繁花茂,生气勃勃,这是面貌上的不同,更大的不同在画面题诗的意味上。宋人画梅,题诗往往只赞颂梅花本身或者绘画的精妙,而《墨梅图》题诗则迥然相异:“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样的题诗分明是在借梅花来抒发个人情感,以梅花的清高来自许。在这样的语境里,梅花不再是花,画也不再仅仅是画,画家本人化身为梅花,借画面来告诉观者自己的理想中的完美人格。
王冕本来胸怀大志,无奈生不逢时,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在诗中常常自比诸葛亮,想终有一天能像诸葛丞相一样辅佐明主建功立业。皇天不负有心人,朱元璋夺取了婺州,请王冕出山,授以咨议参军的职位,他欣然赴任,却只一晚就病死了。
了解了画家的生活经历,再看他的画就有了更多的体会,“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王冕人生的写照,也是他种梅,咏梅,画梅的原因所在。
元代正是文人画确定影响力的时期,此后,画的隐喻功能被大大的开发,如果画面本身的表达不够清晰,则通过书写诗词来让画家的意思变得清晰,以此来引导观者,画应该怎样理解。至于每种花卉所代表的意思,也逐渐固定下来。梅花即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后世代代不乏画梅以明志的文人,从华光和尚到王冕这一派的梅花日益发扬光大,而如马麟《层叠冰绡图》的写实画法的梅花,随着宫廷画的式微也很少佳作了。
(摘编自《北岭几枝梅似雪——中国画中梅花意象的流变》)
材料二:
唐人孟郊有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国古代读书人之中一直践行入世为官的箴言。诗人孟郊只有在登科之后,才能写出如此惊喜而又癫狂的诗句。而梅花在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末及以后的画家擅长画花鸟来抒发情感,画中花鸟多以水墨点画而成,所以其隐喻意味大过描绘花鸟本身。
B. 在宋代众多以梅花为题材的画作中,《层叠冰绡图》凭借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匠心令人赞叹。
C. 画僧仲仁创立的墨梅画法,对后人影响较大,南宋的杨无咎、元代的王冕都有所继承而又有所发展。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孟郊登科后充满惊喜的表达,也是古代读书人的普遍追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代,文人画的影响力确定,梅花的寓意也趋向固定。随着宫廷画的式微,运用写实技法的画梅佳作逐渐减少。
B. 通过欣赏王冕《墨梅图》的画面和题诗,能了解王冕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理想人格。
C. 古代诗人官场得意之时,常追忆故乡的美好,笔下的梅花也多生机勃勃;官场失意之时,常感愧对父母,笔下的梅花便多凄苦瘦傲。
D. 古典诗歌中的梅花形象融合了具有哲学高度的现实思考,呈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
3. 下列选项中没有突出梅花“形神兼备”特点的一项是( )
A.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B.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C.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D.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4. 请分析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在中国古代,梅花为何受到文人画士的推崇?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解析】
【导语】材料一侧重于绘画的发展历程,通过梅花题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揭示文人画中隐喻与现实的结合,展示梅花在文人画士作品中的重要性。材料二则从诗歌角度分析梅花在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表达中的象征意义。两篇文章共同展示了梅花作为文化符号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文人精神。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A.“画中花鸟多以水墨点画而成,所以其隐喻意味大过描绘花鸟本身”错误。根据材料一“宋末及以后,画家多以花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隐喻的意味就大过了描绘花鸟本身。如元代画家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存在感
孙华
孔德卫“砰”的一声关上门,听到老婆子在门里大声问:“你到哪里去?”他理也没理,心里暗自得意,看我回来后,你还整天当我不存在不?
走出单元门,孔德卫抬眼看了一下天,太阳明晃晃的,暖融融的,使劲地嗅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早春的清香,沁人心脾。他觉得自己仿佛也融化在了空气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