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490字。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诸多新概念、新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前沿分支,是指智能体(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具身智能主要是基于物理实体,能够与物理世界进行感知和交互,以及有行动的一种智能系统。它区别于 DeepSeek 或者 ChatGPT等离身智能,以及只存在于虚拟空间、数字空间、信息空间的智能。具身智能本身代表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走进物理世界,与不同的硬件本体结合,这个硬件可以是一个机器手臂、四足机器人、六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也可以是人形机器人。如果说离身智能只是“动嘴皮子”,具身智能则需要在物理世界“干活”,是一个“实干家”。
  智能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物理的身体,二是能够与物理世界构成感知、思考、交互和行动的能力。它可以是轮式、轮带式、复合型,甚至是机械臂类型的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相比,传统的智能化设备没有安装传感器,完全靠程序驱动,不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响应,只是机械地执行,缺少感知、交互和思考物理世界的过程。智能机器人融合了视觉感知、学习理解、智能计算等一系列智能技术,使机器人在环境中能够感知、决策、行动,它偏向于一种类脑智能。
  人形机器人属于智能机器人的一类,除了长得像人,应该是功能和思考行为都模拟人的一种机器人,它也被称为具身智能体的最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大概经历基础科研、工业应用、生活服务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探索第三阶段的关键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如一汽红旗、北汽越野的零配件搬运,蔚来汽车的车辆瑕疵检测,以及一些智能装备企业的线缆分拣等,将人们从简单重复、危险度高的工作岗位中解脱出来。
  尽管业界人士十分看好具身智能,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但人形机器人距离大规模落地应用,特别是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操作的效能、安全和成本这三要素是衡量一项新技术能否进入产业化的重要标准。从目前实验角度来看,拥有智能大脑的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更加灵活、高效,但从机械操作等能力来看,人形机器人特别是双足人形机器人的效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人形机器人在未来10年内将走进工业、特种、危险等场景,只有经过这些场景的充分验证,才有可能进入家庭。
  (取材于王伟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人形机器人展现出的技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实现量产还需要解决多种工程化的问题,在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持续优化。
  目前,零部件硬件性能不过关,是制约量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以及耐冲击性强等特点,但现有零部件材料和工艺难以完全满足这些
  1.根据材料一,对下列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具身智能包含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属于具身智能。
  B.人工智能包含离身智能,离身智能包含人形机器人。
  C.人工智能包含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属于具身智能。
  D.智能机器人包含人工智能,同时也包含人形机器人。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智能机器人的一项是 (3分)
  A.扫地机器人自动躲开地面障碍物,清扫地面。
  B.DeepSeek能依据要求制作完成故宫游览攻略。
  C.擎朗送餐机器人可以自主规划路线并精准送餐。
  D.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天工”灵活调整方向和速度。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的人形机器人不具备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耐冲击性强的特点。
  B.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技术的有效突破,需要规模化量产、技术创新和制造工艺的持续优化。
  C.本体厂商会对机器人技术参数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需求反馈取决于零部件厂商的研发方向。
  D.人形机器人从家用场景到工业应用对可靠性的要求由低到高,因此首先要发展家用机器人。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有关人形机器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形机器人能够感知、决策、行动,灵活且高效,应用的前景广阔,但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B.人形机器人目前已进入工业应用领域,可将人们从简单重复、危险度高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C.人形机器人由于制造技术复杂、产业链长,距离大规模落地应用至少还需要10年的时间。
  C.人形机器人由于制造技术复杂、产业链长,要大规模落地应用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D.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导览、康养服务等场景进行试点,是因为这些场景对其服务的要求不高。
  5.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对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材料一                     
  卫律知苏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