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590字。
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阅读(83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6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顺势疗法:它是荒谬的,为何不消失?
【英】迈克尔??布鲁克斯
17世纪末发明的顺势疗法,建立在两大反常识的原则上:一是“以症制药”,将引发相似症状的物质当作药物;二是通过“超稀释震荡法”增强药效,将原液按1:99比例稀释30次,每次稀释都要反复震荡或撞击,最终达到1060倍稀释度——①这大概相当于将1滴药物溶入1.5亿个地球体积的水中。
尽管科学界对其嗤之以鼻,顺势疗法已纳入德国、印度、墨西哥等一大批国家的公共医疗体系。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
按照现有的科学标准,只有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药物效应。比如,使用抗生素消灭病菌——即“对症下药”——这是“对抗疗法”主要方式之一。而经30次稀释的顺势疗法溶液,药物浓度甚至低于单分子存在的概率——15滴溶液中残存单个药物分子的概率仅千万分之一。
顺势疗法创始人塞缪尔??哈尼曼知道这点,但他说,“这与化学无关,是放入水中的药物带来了‘能量’。”但他所说的这种“能量”在科学上根本无人能知。一般科学家认为,“如果顺势疗法的疗效有效,它不应该强于安慰制。”
首次实验室交锋出现在1988年。法国免疫学家本维尼斯特在《自然》杂志声称,“水已被溶解在其中的药物分子永久改变了”。该研究引发学界震动。但《自然》编辑团队联合三位作为现场监督的独立证人,再次进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无法复现。后续调查揭露本维尼斯特的助手存在数据筛选行为。这场轰动学术界的造假事件导致本维尼斯特被解雇。这也埋下科学界对超稀释效应研究的禁忌种子。
转机出现在2001年。免疫学家马德琳??恩尼斯主导的跨国实验发现:经1060倍稀释的组胺溶液显著抑制了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反应。研究采用双盲设计和荧光标记技术,在法国、荷兰等四个实验室获得统计学显著结果。但BBC《地平线》节目组在2002年复现实验失败。瑞士伯尔尼大学团队进而指出,温度、溶液制备时间等细微变量足以改变实验的结论。缺少“可重复性”的难题使得顺势疗法研究再次陷入困境。
②为了解释超稀释效应,科学家转向对水特殊性质的研究。马丁??卓别林发现:
水分子通过氨键形成动态团簇结构。2001年德国团队证实二十面体结构的存在。2004年斯坦福大学团队证实水中存在链式、环式等异构体结构,揭示液态水具有远超传统认知的结构多样性。
基于这些发现,材料学家鲁斯图姆??罗伊在2005年提出“结构外延”的假说:药物分子可能通过改变水分子排列传递生物信息,其过程不受稀释的影响;而振荡过程产生的高压有可能给溶剂分子打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势疗法“以症制药”不同于“对症下药”,不但违反常识,也起不到治疗效果。
B.有意对实验数据进行筛选属性质恶劣的学术造假,也导致实验结果缺少说服力。
C.对商艾京团队得出的顺势疗法不优于安慰剂这一结论,林德等人表示强烈反对。
D.顺势疗法之所以不消失,是因为其处方原理能够发挥与对抗疗法同等重要作用。
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势疗法被一大批国家纳入公共医疗体系,说明其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是这不能直接证明其治疗是有效的。
B.顺势疗法创始人提出的“能量”说,罗伊团队涉及的“水记忆”,都缺乏科学实证而得不到广泛认可。
C.荟萃分析需将不同的数据进行重新评估和合成,这一过程必须使用合理的分析框架,而且要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D.文中所说的“两个多世纪的争论史”,实际上是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斗争史,而且二者目前还没有完全分出胜负。
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通过列数字的方法,将前一句所说的超稀释溶液的稀释度描述得更加精准。
B.②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转向”突出统一目的的不同研究方向。
C.③“与此同时”“新路径”体观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在时间、空间维度上展开。
D.④暗示作者立场:对抗疗法是发展的主流,顺势疗法可为其提供有益的补充。
4.请仿照表格中的示例,结合第3段主要观点,将其推理过程补充完整。(4分)
推理方式 示例 第3段
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 所有商品都是用来交换的。 ①
小前提 阳光、空气因不属于任何人而不能用来交换。 ②
结论 所以阳光、空气不属于商品。 所以顺势疗法溶液(几乎)不具有药物效应。
5.验证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有何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文章最后一段重提维尔玛??巴拉坦的研究,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过冬
红柯
老头喜欢外边的空气,喜欢他这个宽敞的大院子。土房顶上那个瓷罐烟囱还在,跟土炮似的很威风。煤块躺在土房里,跟躺在煤窑里差不多。四棵树煤矿他去过,那些煤全躲在山包里,一条小铁轨通进去,煤块很不情愿地被拖出来。拉到他这里,是煤的福气,他会善待它们的。
雪就是这时候落下来的。一群群雪片静悄悄的伞兵似的,拖着胀鼓鼓的白降落伞来到老头身边,惊醒了他的思绪。
一辆车摇摇晃晃开到门口,老头知道那是儿子的车。车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