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60字。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蓦然(mù) 嗥鸣(háo) 忍俊不禁(jīn)
B.修葺(qì) 锃亮(zèng) 蹒跚(pán) 踌躇满志(chú)
C.心扉(fēi) 滞留(zhì) 挚痛(chì) 气冲斗牛(dǒu)
D.亘古(gèng) 破绽(zhàn) 禁锢(gu) 屏息凝神(bǐng)
2.下面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禄宿了。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乌咽,像波涛在澎湃。
C.终于有一天,上班时我走进航天中心高大的门厅,一幅见过无数次的巨大壁画把我吸引住了,壁画上是从太空中拍摄的慰蓝色的地球。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__________,有如向地壳__________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__________的小楷,如__________。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__________。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__________。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寻求 硕果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成绩 钻探
B.钻探 寻求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硕果 成绩
C.钻探 硕果 群蚁排衙 密密麻麻 成绩 寻求
D.寻求 成绩 群蚁排衙 密密麻麻 钻探 硕果
4.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三、选择题
5.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1019-1086),字茂叔,唐代文学家。
B.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C.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D.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