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60字。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做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第一部分
  (1--2题,共11分)
  1.下面小冀搜集的有关“清明节”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1)——(4)题。(8分)
  ,古韵今延
  清明最初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春天的气息将冬季的严寒一扫而空,草木吐绿,农民们开始了辛勤的劳作。“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麦长三节”……这些谚语是先辈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总结,历经漫长岁月, gèn古不变。
  清明节在唐代成为正式的独立节日,它吸收了寒食节的扫墓习俗和上巳节的踏青习俗,但又与寒食节和上巳节有着jiǒng乎不同的内涵与形式。清明节虽然有扫墓祭祖的庄重,又有踏青郊游的惬意,埋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宋朝时期,清明节及其相关习俗已基本定型,成了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要求:正楷)(2分)
  gèn         jiǒng
  (2)文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3)《现代汉语词典》中“型”的义项有①模型②样式,类别。结合词典中对“型”的解释,你认为“定型”在文段中的意思为。(2分)
  (4)小冀想为自己的这段文字起个标题,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帮他补全。(2分)
  A.节气规律 B.节日习俗 C.清明情长 D.节日溯源
  2.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材料二:
  “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探究结果:。
  第二部分
  (3--19题,共59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6分)
  3.诗文名篇,寄寓着情思和感悟,融进民族文化的血脉。看见花落,领悟“落红不是无情物,①”的奉献精神;欣赏电影,想到木兰②“,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身居山野,抒发(③“,往来无白丁”的生活感慨;听《后庭花》,吟唱“④,⑤”(杜牧《泊秦淮》)的深沉悲痛;迷茫时,便以陆游的“⑥,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我勉励……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为主,景为宾。当望岳的视线越来越近时,诗人杜甫情随景动,并逐渐达到了顶峰。远望郁郁葱葱的泰山横于齐鲁大地,诗人内心①;近观泰山的②(特点),诗人的偏爱和惊叹之情喷薄而出;接着他凝望那“归鸟”,他被泰山景色③的神态也就跃然纸上。(3分)
  5.曹植在《杂诗》中说“高台多悲风”,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必然兴起无穷的思绪。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和杜甫在《望岳》中登高远望所生出的不同思绪。(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