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70字。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2小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1分,选择,1-6小题每小题2分,7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甲】最持久的情感。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青春,是什么样的【乙】百余年前的峥嵘岁月里,一群青年站在风口浪尖上,面对暴风骤雨的阻碍,发出了振聋发kuì的呐喊,书写了属于觉醒年代的答案。今天的我们,不能只是miǎn怀,更不能袖手旁观,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给出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答案:是奥运赛场上的拼搏,是实验室里的坚守,是不同岗位上的全力以赴【丙】不同的答案,相同的信仰:让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
  1.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或给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的“峥”应读作“zhēng”,此处用来形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B.“暴风骤雨”的“骤”应读作“zhòu”,此处指百余年前的青年所面对的恶劣环境。
  C.“振聋发ì”应写作“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D.“miǎn怀”的“miǎn”应写作“勉”,意为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2.语段中【甲】【乙】【丙】三处缺少标点符号,下列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________
  C.、?…… D.,!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州二龙山风景旅游区,以万亩梯田花园为核心景观,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
  B.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可当时惊心动魄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C.海南万宁日月湾涨潮时,许多世界级的冲浪高手,会在风口浪尖上练习冲浪技术。
  D.春节即将到来,尽管风雪载途,但依然阻止不了四处漂泊的游子踏上归乡之路。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编川剧《丁宝桢》,取材于丁宝桢治蜀事迹,为观众展现了川蜀廉吏的高风亮节。
  B.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对改善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具有重大的意义。
  C.李子柒发布的新视频,生动展现“非遗”漆器工艺之美,获得超千万左右的点赞量。
  D.成都“世园会”呈现了一场具有中国元素、国际水平、成都特色的高水平园艺盛会。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后,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也可以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
  ②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就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
  ③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
  ④读书万万不能狭窄。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最好可以读三遍。
  ⑤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
  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②①⑤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③①⑤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C.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D.古人把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作“阳”。“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就是指泰山的北面及南面。
  7.在开幕词中,小语想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9分,每空0.75分)
  诗韵山河如同一幅穿越千年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眼前。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和谐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正如秦观所言(1)“树绕村庄,           ”(《行香子》);夏日的莲花在水中洗濯,不显妖艳,保持自然本色,正如周敦颐描述的(2)“                         ,               ”(《爱莲说》);秋天早晨的三峡景色清新而略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