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54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初以来,英美学界对自由诗的节奏问题展开了漫长的争论和研究,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这些论著不仅对自由诗的节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分析范式,甚至也重新审视了一般意义上的“节奏”的本质。比如,哈特曼广受关注的《自由诗的韵律》一书就深入辩驳了“节奏”与“格律”之间的内在区别。他认为,自由诗虽然抛弃了“格律”的固定范式,但是仍然具有“节奏”,自由诗的“节奏组织”通过分行、词语边界的控制,实现了对读者的“时间体验”的操控。在这一意义上,他认为自由诗具有“韵律”。韵律学家布里奇斯认为,自由诗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格律的复现原则和散文的变化特性的“中间形式”,它既具备韵律的“预期性”,也拥有散文写作的自由。安妮•芬奇对于自由诗的韵律与传统的格律之关系展开了辨析,她分析了美国自由诗开创者惠特曼等人的诗歌,发现惠特曼等诗人奇妙地运用了很多传统的格律形式,格律的“阴影”总是浮现在最优秀的自由诗中。总的来看,大部分英美的韵律学家大都反对把“自由诗”理解为一种自由无度、散漫无节制的诗歌,他们发现自由诗往往也有巧妙的节奏安排,甚至可以形成明显的韵律。因此,不少学人认为“自由诗”应该改名为“开放形式”,意谓其形式是开放的,并非固定的,但依然有形式。
  (摘编自李章斌《在世界之中的“中国现代诗律学”:比较诗学视野的反思》)
  材料二:
  新诗的写作需要继续,众多的诗人却似乎还在一场装睡的梦中,他们明明知道如今这样的写作,的确是有问题,但却视而不见,始终讳疾忌医,依然在乐此不疲地写作那些回车键一样,既无美感,又无艺术性的分行文字。诗歌的写作,既然是一种诗意的表现和诗性的写作,其被当下诗坛早已丢失的音韵之美,就应该被重新捡拾回来。为此,我非常认同谢冕先生对中国诗歌写作的思索和判断:由于诗体的解放,新诞生的诗歌一时陶醉在无障碍也不受拘束的写作狂欢之中。他们没有发现究竟失去了什么,他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英美的韵律学家认为自由诗往往也有巧妙的节奏安排,因此自由诗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依然受形式的限制。
  B.许多中国诗歌作者沉溺于既无美感、又无艺术性的分行文字,作品缺乏诗意和诗性,他们应正视问题,重拾音韵之美。
  C.如今任何国家的诗歌只在自身单一、封闭的语言文化体系内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越是“求异”产生的效果越好。
  D.鲁迅认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个10年与外国文学关系密切,第二个10年则有所改变,是指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变弱了。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英美学界对自由诗的节奏问题形成的具有启发性的分析范式,因此可引导中国学界重新审视通常意义的“节奏”本质。
  B.材料二引用谢冕与马雅可夫斯基的观点,意在强调中国传统诗歌和外国诗歌讲究同样的音乐之美,并对新月诗派的努力进行肯定。
  C.材料三认为两种异质性的事物,尝试对话,其结果会是件让人欣喜的融合的新事物,含有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景的展望。
  D.材料一着眼于西方理论成果,材料二着眼于中国诗界现状,材料三聚焦于国际文化的互相影响,论述重点不同、但观点互有交叉。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结构的不同。
  5.某同学打算进行新诗(自由诗)创作,请你结合材料一、二对他提一些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京人(节选)
  曹禺
  《北京人》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初的北平,主要描写一个旧中国典型的封建家庭如何从“家运旺盛”的时代,逐步走向衰落以至于彻底崩溃的过程。
  古老的曾家此时住着三代人,第一代人是已经死去夫人的垂死之人曾皓;第二代人是曾皓的儿子曾文清,儿媳曾思懿,姨侄女愫方,女儿曾文彩,女婿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