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420字。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核评价语文试卷
  说明:
  1. 全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写上镇(街)学校、班别、姓名、试室号与座位号,使用2B铅笔填涂考生号。
  3. 答选择题使用2B铅笔,答非选择题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
  4.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运用 (22分)
  1. 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3) 参差荇菜,□□□□。□□□□,钟鼓乐之。(《关雎》)
  (4) 俶尔远逝,□□□□,□□□□□□。(柳宗元《小石潭记》)
  (5) 在讨论友情的主题班会上,小红分享道:"真正的友情不因距离而改变,就像王勃在诗中所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古代文人往往以笔墨为刃,破开时代的疮痍,传达出一种悲悯之情。杜甫由己及人,发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呐喊,展现其超越个人苦难、对天下寒士深切同情的济世情怀;白居易则以"□□□□□□□,□□□□□□□"(《卖炭翁》)的衣着和心理刻画,折射出对底层民众的深切悲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何以江南?
  太湖森森,静默千年。运河潺潺,流淌古今。
  是烟雨荡漾的wū měi画卷,是青石板巷的油纸伞影,是吴侬软语间的评弹清韵。
  是千百年来_____①_____在江南水乡深处的印记,是每一座石桥、每一艘乌篷船中的____②_____柔情,是让诗人低吟"能不忆江南""闲梦江南梅熟日"的温婉眷恋。
  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缕轻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酒风流,是情侣信笺里的hǎikūshí làn,是新时代里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
  2000多年前,这里便是吴越文化yùn yù的____③____。100多年前,先驱者在这里点燃了近代工业的星火。40多年前,开拓者也是在这里率先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乡镇企业之路。
  凭借那灵秀、坚韧、进取的精神特质,滋养了江南文脉温润如玉、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色、小桥流水、墨香未散。江南之韵,历久弥新。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wǔ měi(     )  (2)hǎikūshí làn (     )(3)yùn yù (     )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①镌刻 ②隐含 ③摇篮        B. ①铭刻 ②隐含 ③温床
  C. ①铭刻 ②蕴含 ③摇篮        D. ①镌刻 ②蕴含 ③温床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因为有那灵秀、坚韧、进取的精神特质,滋养了江南文脉温润如玉、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色。
  B. 正是凭借灵秀、坚韧、进取的精神特质,铸就了江南文脉温润如玉、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色。
  C. 只有那灵秀、坚韧、进取的精神特质,滋养了江南文脉温润如玉、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色。
  D. 正是那灵秀、坚韧、进取的精神特质,铸就了江南文脉温润如玉、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5分)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分三步实现:到2023年,初步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到2025年,劳动教育课程全面开设,实践资源基本覆盖,学生劳动素养显著提升;到2030年,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全面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格局成熟,学生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念。
  材料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