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440字。
山西省运城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本武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助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文化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当下人类正患着“现代病”,其症状林林总总,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工具理性愈益强大,而不少人精神上却无所皈依,在滚滚红尘中泯灭了灵性,以至正义感、使命感、公德心、自尊心低落,有些人富贵则淫,贫贱则移,威武则屈。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热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杜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从人类整休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悼、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
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来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的基础是物质,是一个整体,人类按研究的需要才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科学和各门学科。而人文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严格意义上的精神文化的基础在于精神,但物质文化就离不开物质基础。
物质是客观存在,既可定性,也可定量,所以科学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给人类提供了便利和享受,因此人类对它产生了盲目崇拜,近代有人甚至认为它无所不能。
B.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优秀人文传统中汲取精神养料,来应对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精神困扰,指引当下的人文精神。
C.要想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就必须消除这两种文化的对立,打破他们之间的界限,这样二者才能达成良性互动关系。
D.科学越发达,分工越细致,结果越精确,由此带来知识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因此科学内部相互之间是无法“打通”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A.材料一开门见山地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类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B.材料一列举爱因斯坦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了“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C.材料二将“科学”和“人文”对举,使两者各自特征更加鲜明,增强了表达效果。
D.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语言风格相似,都表述严谨、准确,且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文化指引”的一项是(3分)
A.牛顿因苹果落地引发思考,结合数学推导和天体观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爱迪生通过上千次材料实验,最终找到碳化竹丝作为灯丝,解决了照明问题。
C.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推动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D.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虚假信息泛滥,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4.两则材料都围绕“科学与人文”展开,但论述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科学”和“人文”的论述,谈一谈《种树郭囊驼传》中哪里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教员村
张港
回想起我自己的教学生涯,眼前总浮现出一位山西老汉那憨厚的样子,他的话语时时提醒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担当与职责,也让我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
那年,我上了一列开往西安的火车,落座不久,就和对面的老汉拉起了闲话。天南地北地聊过一番之后,他说起了自己的家乡—山西雁北山区的教员村。教员村?这地名,让我好是惊讶。在我的创根问底之下,老汉讲起了他家乡名字的由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