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350字。

  2025年上学期期末文化素质检测试卷八年级语文(下册)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八年级组织开展以“礼行天下,以和为贵”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悟和之美】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早在先秦便diàn(1)__________定了文明根基。古人于青铜器与典籍中(甲)__________(①镌刻②雕刻)着对“和”的向往,如“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真正的和谐,是在差异中寻求平衡协调,就像不同的食材在沸汤中翻滚交融,各存其味却共成醇厚汤羹。今日(乙)__________(①仰望②瞭望)世界,多元文明的碰撞更需要重拾这份古老的东方智慧:以开放破除闭塞,以对话化解缄__________(2)默,让“和而不同”的礼序精神,实现跨越时空、连接万心的桥梁。
  1.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同时给加点的字注音,请依序号填写在横线处。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
  2. 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让”前面加“我们”。 B. 把“实现”改成“成为”。
  C. 将“连接万心”放在“跨越时空”之前。 D. 删掉“ 礼序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奠定(diàn dìng):使稳固;使安定。常用来表示在某个基础、事业、局面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其能够稳定发展。
  缄默(jiān mò):闭口不说话,保持沉默。强调人出于某种原因,如谨慎、顾虑、不愿表态等,而选择不发出声音、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甲处。雕刻:侧重用工具在实体材料(如石头、木头)上凿刻有形的图案或
  【行和之道】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和平实践分析表
  践行维度 具体体现
  出使宗旨 “共享太平之福”,开展友好外交。
  文化尊重 遍历30余国,包容多元文明。
  贸易原则 平等互利,非殖民掠夺交易。
  技术交流 传播农业、建筑等技术,促进文化互鉴。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00多年前,拿破仑把落后的中国比喻为沉睡的雄狮。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中国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从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新时代答案,从和平共处到和合共生,“和”的精神既一脉相承又实现历史跨越。
  (上述材料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2024年10月28日)
  4.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和下西洋中“平等互利、非殖民掠夺”的贸易原则展现了明朝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
  B. “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比喻,强调中国崛起后仍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C. “和平发展”被写入宪法,这表明只有通过法律保障,才能实现国家间的持久和平。
  D. “共享太平之福”的出使宗旨,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形成历史呼应。
  5.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网络直播间正开展“和”文化专题访谈,小主播与校长围绕该话题展开连线互动。请结合语境,补全下列对话内容。
  小主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长:当然有必要。在校园传承“和”文化,能让同学们从小培养包容、互助的品格,这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还能让大家理解和平共处的意义,树立文化自信。
  小主播:那请问学校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并践行“和”文化呢?
  校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吟和之韵】
  6. “和”文化源远流长,浸润在一篇篇经典古诗文里。请补写句中的空缺部分。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儿似与游人和谐互动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①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用“野马也,尘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