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710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海底冷泉常见于大陆架边缘地区,是海床下储藏的以水、甲烷、硫化氢、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的流体在重力和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发生渗漏,向上扩散至海水界面所形成的特殊地质现象。海底冷泉最早于1983年在墨西哥湾被发现,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已有近千个冷泉被描述和研究,其中就包括在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发现的多个冷泉活动位点。
  在黑暗、高压、低温、低氧的深海环境中,冷泉就像“沙漠中的绿洲”。冷泉流体富含高浓度的甲烷、硫化氢等气体,这些气体为冷泉环境中的微生物活动提供了支持。向上缓慢扩散的甲烷、硫化氢等气体会在近海底沉积物中经甲烷氧化菌与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共同作用,转化为有机质。与陆地及浅海生态系统受光合作用驱动有所不同,冷泉生态系统正是以这一化能合成作用为基础构建而成。参与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微生物就成了生产者,供养管状蠕虫等初级消费者,后者又被鱼类、螃蟹等次级消费者所猎食。这些生物死亡后,会被线虫类动物分解,回归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冷泉生态系统所处的极端环境与地球早期环境有相似之处,研究这里的生物有助于揭示生命在极端条件下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生命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为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提供重要线索。
  相较于陆地及表层海水中的微生物,深海冷泉微生物因其独特的适应机制,更易于合成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酶类及次级代谢产物,这些资源在医药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深海微生物资源既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深海微生物资源对于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至关重要,正日渐成为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热点。
  此外,冷泉区还是可燃冰的富集区。通过研究冷泉生态系统,能够深入了解可燃冰的形成、分布和演化规律,为可燃冰等深海资源的绿色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开发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取材于廖静、姜秋云、韩迎春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5年2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以下简称“冷泉装置”)在广州市南沙区全面启动建设。
  冷泉装置采用“样地实验+陆地模拟,海陆协同、时空互换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冷泉现象的形成和地质构造活动有关系。
  B. 海底冷泉数量较多,常见于大陆架边缘地区。
  C. 化能合成作用 冷泉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 深海冷泉微生物因其结构新颖而适应深海环境。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冷泉装置”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计思想明确,规模庞大,技术水平先进。
  B. 冷泉海底实验室的研究范围不限于冷泉生态领域。
  C. 保障支撑分总体为冷泉装置日常运行提供多方面保障。
  D. 保真模拟分总体满足了在海底开展重复性实验的需求。
  3. 我国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具有哪些意义?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围绕“海底冷泉”展开,形成“基础研究-应用价值-国家战略”的递进逻辑。材料一以科学说明文风格系统阐释冷泉生态特性,突出其科研与资源价值;材料二转向工程报道,用专业术语详述装置设计,体现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两文互补,既展示深海研究的科学魅力,又凸显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的雄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因其结构新颖而适应深海环境”错误。材料一明确“深海冷泉微生物因其独特的适应机制,更易于合成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酶类及次级代谢产物”,“独特的适应机制”才是最根本原因。
  故选D。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一)(共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侍郎院长【1】阁下:奉八月十七日书。具承康宁,喜与抃会【2】。并别睹手翰,访叙绸缪。何眷好勤勤,若此之不替也?幸甚!幸甚!首垂问以鄙况。鄙况不足云,盖默默兀兀,委顺任化而已。次垂问以体气。除旧目疾外,虽不甚健,亦幸无急病矣。次垂问以月俸。月俸虽不多,然量入以为用,亦不至冻馁矣。又垂问以舍弟。渠从事东川,近得书,且知无恙矣。终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