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40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1-3题14分)
河北,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土地,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燕赵文化的传奇。学校开展“燕赵长歌,吾乡锦绣”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整理完善。
大河之北,尽显融合之美。文化燕赵,深藏着中华文明的千年密码。
在中国版图的腹地,河北这片古老而炽热的土地,不仅是华北平原的(jǐ liáng),更是中华文明千年演进的缩影。燕赵文化密码,藏于地理与文化的特质之中, 甲 (折射/映射)出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
河北的地理格局宛如中华大地的微缩景观。北靠燕山,西依太行,东临渤海,中部平原广袤,可谓“山海相依、关隘纵横”。这里是历代王朝的□天下咽喉□。燕山藏着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太行山下埋着商周青铜器的文明密码。河北的地理多样性早已超越自然景观,升华为“山河即文化”的精神图腾。
河北的文化基因中,镌刻着“多元一体”的深刻印记。这里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交融的地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满族剪纸的(xì nì)与蒙古长调的悠远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廊檐下和谐 乙 (回响/共鸣),邯郸战国袍则是古老服饰文化与当代国潮美学的完美联姻。
(地理格局微缩中华大地,_____________。)读懂河北,便能照见中国。燕赵儿女赓续传承□砥砺前行,不断书写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奋斗昂扬的河北篇章□
1. 识文断字
(1)正字音。文段中“赓续”的“赓”是形声字,“贝”是形旁,“庚”是声旁,由此推测“赓”字的读音为_____________;“关隘”的“隘”是易读错字,它的正确读音为_____________。
(2)断字形。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ǐ liáng)_____________ ②(xì nì)_____________
(3)选词语。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2. 修改润色
请将文段中两处画横线句改写为一个对偶句,放在结尾段总结上文,补写出下句。
地理格局微缩中华大地,_____________。
3 声情并茂
(1)文段中四处方框内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B.《》 ; 。
C.“” 、 ! D.“” ; 。
(2)朗读要注意语调和情感,请为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设计合适的语调和语气情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
(1)赓续(gēng xù):继续,延续。
关隘(guān ài):险要的关口。
(2)脊梁(jǐ liang):脊背,脊柱。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
细腻(xì nì):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3)甲处。折射:比喻把事情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映射:映照、照射,也可以指反射反映。本处指燕赵文化表现出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因此用“折射”恰当。
乙处。回响:回声,响应。共鸣:比喻由别人的某种情绪、情感而引起相同的情绪、情感。本处指满族剪纸和蒙古长调产生了共同的情感,因此用“共鸣”恰当。
第二部分(56分)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古诗文默写(6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世界之大,景色令人叹为观止。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奇景,比如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可在旅途中,有时候又有“上当受骗”空自欢喜的感觉,例如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诗人写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行在崇山峻岭中,充分领略游历山野的乐趣;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从季节和天气写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二)(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中的“浮云”,既是实写眼前的景色,也是比喻漂泊不定的游子。
B. 【乙】诗首联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抒发了诗人做客时的感受。
C. “游山西村”“登飞来峰”都由动词和游览地点组成,点明诗歌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