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190字。

  2025年初中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不要在本试卷上答题,答案写在“语文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一、积累运用(30分)
  今年清明节,七年级同学在家委会的带领下到北京开展了“清明情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古韵今延
  下面是学生们搜集的有关“清明”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完成1—4题。
  清明最初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春天的气息将冬季的严寒一扫而空,草木吐绿,农民们开始了辛勤的劳作。“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麦长三节”……这些谚语是先辈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总结,历经漫长岁月,gèn________古不变。
  清明节在唐代成为正式的独立节日,它吸收了寒食节的扫墓习俗和上巳节的踏青习俗,但又与寒食节和上巳节有着jiǒng________乎不同的内涵与形式。清明节既有扫墓祭祖的庄重,又有踏青郊游的惬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宋朝时期,清明节及其相关习俗已基本定型,成了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字。(要求:正楷)
  gènjiǒng
  2. 《现代汉语词典》中“型”的义项有①模型②样式,类别。结合词典中对“型”的解释,你认为“定型”在文段中的意思为________。
  3.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补全第一部分的标题。(   )
  A. 节气规律 B. 节日习俗 C. 清明情长 D. 节日溯源
  第二部分  缅怀前人,传承精神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七年级的同学们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园,深情朗诵,缅怀前人,寄托别样追思。请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语同学参加完活动后,在随笔中写下了他的感受:
  清明时节,七年级学子列队而立。未名湖畔,我们读到邓稼先埋名戈壁【甲】鞠躬尽瘁的往事时,湖面泛起了涟漪,仿佛在回应这份赤诚;李大钊先生铜像前,我们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时黯然失色——那些年轻的生命奋不顾身是为了守护我们的春天;图书馆前,我们读到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对阿长的空前敬意时,忽然懂得:伟大不只存在于壮举中,也存在于平凡的守护中【乙】这些精神的火种,我们必将小心呵护,发扬光大。
  4. 文段中【甲】【乙】两处标点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甲】,【乙】,
  5. 文段中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瘁 B. 黯然失色 C. 奋不顾身 D. 空前敬意
  第三部分  思悟清明,笔绘心声
  活动结束后,宣传组同学准备撰写以“思悟清明”为主题的公众号推文。请你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6. 责任编辑在审稿时对同学们的稿件内容做了批注,请你找出批注不恰当的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