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890字。

  2025年昆明市五华区语文摸底测试卷
  语文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澜沧江,碧水奔流万里长。乘船行驶在江中,天高云淡,远方重峦叠嶂如黛含烟,两岸参天巨木雄奇迤逦、郁郁葱葱。弯蜒不尽的江水似萦(yíng)绕在如墨青山中的玉带,携卷着滚滚波涛向南流去,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让人倍感“人在诗意里,船在仙境游”的惬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奔腾不息的澜沧江水______了丰富的物种、景观和民族文化,滋养着沿岸无数人民。如今,沿岸村镇围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告别了曾经的拮据(jù)生活。他们凭借良好的自然优势,______壮大“美丽经济”,让澜沧江释放出丰厚的生态红利。
  澜沧江,这条充满多元文化的国际大河穿越村镇时,形成了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立体的气候资源,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生物资源,______带来了簇(cù)新的希望:千年古茶园、澳洲坚果产地等像一颗颗珍珠散布在澜沧江流域的大山深处,尽显富饶(ráo)之态;民族文化、小粒咖啡依托江边热区优势,与乡村振兴______相连,在这片土地上,共同描绘出一个全产业链的发展蓝图。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yíng) B. 据(jù) C. 簇(cù) D. 饶(ráo)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重峦叠嶂 B. 弯蜒 C. 盎然 D. 奔腾不息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孕育    因地制宜    更    紧密
  B. 酝酿    因地制宜    却    亲密
  C. 酝酿    因势利导    更    紧密
  D. 孕育    因势利导    却    亲密
  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沿岸村镇围绕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 如今,沿岸村镇围绕以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C. 如今,沿岸村镇以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D. 如今,沿岸村镇围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B.拮据(jù)——jū;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B.弯蜒——蜿蜒;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普洱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年前,犹如陈年佳酿,历久弥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技艺不仅使普洱茶成为一种滋味醇厚的饮品,更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在“一带一路”的文化背景下,普洱茶作为云茶代表,也更有实力和机遇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
  ①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②当地的茶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茶技艺
  ③普洱茶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广受喜爱,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工艺密不可分
  ④明清时期,普洱茶更是进入了鼎盛阶段,成为当时国内外茶叶市场上的必备商品之一
  ⑤据《云南通志》记载,早在唐代普洱茶就已经开始种植和制作
  A. ①②⑤④③ B. ①⑤③②④ C. ⑤④③①② D. ⑤②①④③
  6. 名篇名句默写
  (1)当明白了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______,______”蕴含的哲理后,我们就不会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动摇初心,迷失自我。
  (2)科研工作者们为攻克技术难题,夜以继日地待在实验室钻研,耗尽心血。他们对科研事业的执着付出,就像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所描绘的那般,令人动容。
  (3)团结就是力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民心所向才是关键因素。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随着蛇年春晚上身着花袄、手持花绢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火出圈,具身智能的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