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0字。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一只非比寻常的气球,在广袤无垠的苍穹,为高空大气“把脉”。我就是北斗探空气球。
普通气球大多是由天然乳胶制成的。但是对流层顶部的气温太低(零下五六十摄氏度),它们受不了低温、紫外线和臭氧,高空长时间飞行会出现低温结晶和老化。为了让我拥有强健的体魄,经过天然乳胶改性、耐寒性能、防老化性能等“配方”试验后,科研人员向天然乳胶里加入了多种“配料”,制成了我的身体,让我可以抗老化、不惧高空低温。
我的身体里还有一层内球。到达预定高度后,通过调整内、外球的充气量,使外球达到一定高度后炸开,内球受到气压差影响,内部气体膨胀,我就可以保持浮力和重力平衡,这可是我能完成平漂观测的秘密武器。
作为北斗探空气球,我最引以为豪的,是身上的“中国芯”——我国自主研发的春分Ⅰ号芯片。它作为我的主处理芯片,藏在导航探空仪里,配备了相应的采集电路,可以对不同高度大气完成精细化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的探测,再通过400兆赫(波动频率单位之一,1兆赫=1000000赫兹)频段将采集的数据实时发送至地面接收机,并同步上传至国家级云端中心平台。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依靠一台孤零零的L波段雷达确定位置。科研人员为我增配了GPS天线,以及集成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北斗探空系统,使我的定位精度更新为0.3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远超传统L波段探空雷达的500米左右的精度。我与北斗系统的“携手”,可以获取更为精确的实时卫星导航信息,再也不会产生迷路的烦恼。
清晨6点,当万物还在睡梦中,我和高空观测站的观测员们已合作准备今天的第一次探空旅程了。首先,观测员会为我的内球充入氢气,在充入氢气的浮力与自身配重平衡后,意味着我“掌握”了平漂大法。接下来,观测员会再给我的外球充入氢气,使外球拉力在2至3千克之间。当我恰好能把配重拉起来时,我就已经达到“标准体形”了。同时,另一位观测员会对探空仪进行基测(为避免运输和存储过程中探空仪传感器指标失真,以及保证探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正式作业前用地面标准器进行最后一次检查和校准)。基测合格后,我的身上从上到下会依次挂载上熔断器、降落伞、导航探空仪,这时的我整装待发,随时可以飞向高空。7点15分,随着倒计时结束,绳子的尾端被轻轻松开,我以每分钟近400米的速度直冲云霄!飞行途中,我身上的导航探空仪一刻不停地聆听大气发出的“声音”,通过直接采集记录沿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并通过计算我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速度和方向,间接得到实时的风速和风向数据,犹如为大气做一次全面体检。
那么,我收集到的数据还会像L波段探空系统那样逐级往上传吗?
不,我身上的仪器配合北斗探空系统,可以减少省级数据质控环节,将探空原始数据直接汇交国家级业务平台“天擎”,并下发至应用端。数据传输时效总体优于前辈们,10千帕以下的数据最快可提前49分钟。不仅仅是数据传输阶段更快、更稳定,在数据接收上,各地安装的接收机就像一个个节点,编织成一张大网,实现了从定时定点单一接收观测数据向实时智能组网接收的技术变革。就好比从前我只能一对一和朋友通话;但现在,我和好朋友们被拉进了一个大群。无论我飞到哪里,遇到什么复杂环境,地面研究人员都能稳定获取我们的回传数据,为数值预报模式提供高质量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风速风向廓线(气象数值随高度或距离变化而产生的状况曲线)。
伴随着我的飞行高度越来越高,外界气压越来越低,我的体积也越来越大,直至飞抵2.8万米左右的高空,我的外球再也承受不住,“砰”的一声破裂。若换作我的前辈们,它们的一生就至此结束了。但我
(摘编自黄旭辉、周晓湘、马佩强《万米高空的“听诊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斗探空气球的材质特殊,相较于普通气球,它在高空长时间飞行时耐寒性更强。
B.北斗探空气球配置装备先进,与北斗系统合作,定位更精准,数据传输时效性高。
C.为保证探测数据的可靠,科研人员为内、外球充入适量的氢气,并对其进行基测。
D.导航探空仪能在单次飞行中完成两次探测任务,其“秘密武器”是双层球体结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航探空仪可以对不同高度大气进行精细化的探测,这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气候研究。
B.地面安装的接收机实现实时智能组网接收的技术变革,使数据传输更快捷、更稳定。
C.随着探空气球物联网成形,未来气象观测将逐渐转为高空探测,不再需要地面站点。
D.北斗探空气球,既有对前辈使命的传承,又在技术、环保节能等诸多方面有所突破。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一项是( )
A.“把脉”一词与标题中的“听诊器”呼应,形象说明了北斗探空气球的作用。
B.“中国芯”运用比喻,向读者表明了北斗探空气球是“中国智造”,有感染力。
C.“向死而生”概括了北斗探空气球短暂而价值非凡的一生,赋予它人格之美。
D.全文以“我”的视角叙述介绍,语言生动活泼,有利于向大众进行科普宣传。
4.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均使用了括号,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其作用。
5.“每日科普”栏目拟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版面,分三个板块向大众宣传介绍北斗探空气球。请结合材料拟定板块的内容要点。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开满院
侯德云
①自打老五被人偷了那罐青花瓷的莲花,侍弄盆栽的心情就收了起来。庭院里,除了栽种在树荫下和花池边的白玉簪、鸢尾和麦冬之外,再无别的草本花卉。
②老五妻子退休了,从第一天起就变了一个人,整日在家里倒腾。家里的三组衣柜,东挪西挪让她挪了好几个来回。尤其是米色的那组,先从自己的房间挪到女儿的房间,又从女儿的房间挪回自己的房间,没几日又挪到女儿的房间。一个人搬不动,喊老五帮她。
③远嫁南方的女儿对此一点儿意见都没有。女儿没意见,不意味着老五也没有。老五的脑袋让妻子给倒腾成角瓜形,他趁着酒劲说了句河南话:“你弄啥嘞?”
④妻子白了老五一眼。她不在乎老五的脑袋变成什么形,只一味春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