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4830字。
2025-2026学年度7月综评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眼下,直播带货迅速升温,爆发性极强。许多名人参与直播带货,利用直播平台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直播带货不仅是助力脱贫增收、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而且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
直播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到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直播带货的优势在于向“体验经济”延伸,通过场景在线与直接互动带来更高的转化率。直播带货将线下的场景移到了线上,让消费者通过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新颖、供求对接更加紧密的服务,将粉丝喜爱与眼球冲击直接转化为购买力,黏性更强,具有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另一方面,直播的内容远远不止带货,它也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除了完成带货任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直播也是在场的陪伴,能够传递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既来自与用户互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陪伴感、群体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心灵,也来自知识传递与获取所带来的满足感,通过观看有学之士推介产品及介绍相关知识的直播,能满足我们对信息的渴求、对知识的渴望。
直播带货如何助力乡村经济?“好酒也怕巷子深”,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聚集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功能服务,全面推动打造基于“互联网+三农”长效运行体系的农村电商2.0版本的进程。
为了促进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一方面,直播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建设,建立资格审查以及评价机制,规范平台内商家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准入机制,引导主播走专业化之路。未来直播可能会非常普及,随随便便一个场景、一个地方都可以做直播,这需要主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提高违法成本;对涉及的多方利益主体,应建立协同共治机制,促进网络直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摘编自盘和林《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材料二: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近年来,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优势进一步凸显,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夸大其词的虚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播带货通过场景在线与直接互动提升转化率,其优势在于将“体验经济”延伸至线上,满足消费者对快捷、新颖服务的需求。
B.直播带货仅注重经济效益,通过眼球冲击和粉丝喜爱转化为购买力,但缺乏对用户精神层面需求的关注,如陪伴感或知识获取。
C.乡村干部直播带货需建立适应农产品电商的标准体系,整合品牌推广、人才培养等功能,推动农村电商2.0版本的长效发展。
D.直播带货的规范化需多方协同,包括平台加强自我管理、主播专业化、监管部门完善制度,以促进其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播经济的健康发展需筑牢诚信基石,若商家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将损害行业长远发展。
B.直播带货的乱象包括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解决这些问题需平台、主播、相关部门等共同发力。
C.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职业,说明直播带货已脱离“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完全规范化时代。
D.未来5G等技术将为直播带货拓展空间,但诚信作为商业核心价值不会因技术变革而改变。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某主播因虚假宣传被罚款百万,平台同步下架其所有商品,并公开道歉以重建消费者信任。
B.乡村教师通过直播推销手工剪纸,既传授非遗技艺,又带动村民增收,获评“乡村振兴典范”。
C.某明星直播首秀观看量破亿,但因未提前试用产品导致售后问题频发,粉丝投诉率高达30%。
D.技术公司研发虚拟现实直播系统,消费者可360°查看商品细节,显著提升服装类目退货率。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推动直播带货经济健康持续发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包子和饺子
余华
在我小时候,包子和饺子都是属于奢侈的食物,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有希望吃到。那时候,我还年轻的父亲手里捧着一袋面粉回家时,总喜欢大叫一声:“面粉来啦!”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美好的声音。
然后,我父亲用肥皂将脸盆洗干净,把面粉倒入脸盆,再加上水,他就开始用力地揉起了面粉。这时候,父亲就会问我:“你猜一猜,今天我们吃的是包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