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100字。
甘肃省天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感与快感之外,还有一个更易惹误解的纠纷问题,就是美感与联想。
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乎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经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到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注],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
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所以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字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根据过去经验。从此可知联想为用之广。
联想有时可以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邻家的猫儿种种意象总是不由自主地闯进你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不住胡思乱想。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比如我现在从“火”字出发,就想到红、石榴、家里的天井、浮山、雷鲤的诗、孔夫子的儿子等,这个联想线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偶然的。我的“火”字的联想线索如此,换一个人或是我自己在另一时境,“火”字的联想线索却另是一样。从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
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人看,芳草是很美的。颜色心理学中有许多同类的事实。许多人对于颜色都有所偏好,有人偏好红色,有人偏好青色,有人偏好白色。据一派心理学家说,这都是由于联想作用。例如红是火的颜色,所以看到红色可以使人觉得温暖;青是田园草木的颜色,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人想到乡村生活的安闲。许多小孩子和乡下人看画,都只是喜欢它的花红柳绿的颜色。有些人看画,喜欢它里面的故事,乡下人喜欢把孟姜女、薛仁贵、“桃园三结义”的图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是因为那些木板雕刻的图好看,是因为它们可以提起许多有趣故事的联想。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实力更大。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便别无所得。他们喜欢这个调子,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喜欢那个调子,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证明多数人欣赏音乐,都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材料二:
我们知道,无论是艺术还是自然,如果一件事物让你觉得美,那么它一定能在你心中呈现出一种具体境界,或一幅新鲜的图画,而这种境界和图画在霎时就霸占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领略它,忘记了被欣赏者以外的一切事物,这种现象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审美活动中的凝神观照。他认为凝神观照是审美活动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观照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一种视觉直观的方式,对具有表象形式的客体
1.下列关于材料一中“联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想比美感与快感更容易引起误解和纠纷,其特征是散漫飘忽。
B.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的心理活动,差不多时时刻刻在发生。
C.联想有时可以受意志控制,有时不受意志控制,显得飘忽不定。
D.虽然联想的事物之间有相关线索但其所表现的关系多为偶然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是火的颜色,而火让人温暖,所以看到红色也可以让人感到温暖;青是田园草木的颜色,而田园草木让人安闲,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人想到乡村生活的安闲。
B.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旧经验,联想就不能发生。我们听到一个人的声音,就能判断说话人是谁,一般是因为我们先前听过这个人的声音。
C.多数人在听音乐时,如果喜欢这个调子,说明这个调子使他联想到了美丽的意象;如果不喜欢这个调子,说明这个调子使他联想到了丑恶的意象。
D.凝神观照是欣赏艺术或自然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特点是被欣赏的事物占据了欣赏者的全部意识,这种状态被柏拉图认为是欣赏的最高境界。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是因为春光和少年都具有生气蓬勃的特征,菊花和节士都具有坚强不屈的特点。
B.作文构思时,追忆过去经验时,要善于展开联想,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联想;而学生听课或读书时要专心不要展开联想。
C.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不住胡思乱想,这是因为失眠时人的联想很活跃,而且联想到的事物很散乱,会使人更加兴奋而更难入睡。
D.当我们攀登泰山,仿佛与山的灵魂相互交融,感受到它的厚重与沧桑,情感也随之愈发浓烈,对其雄伟壮丽的喜爱之情溢满心间。
4.“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人为什么看芳草是很美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5.材料二第二段和第三段画波浪线处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请分别分析其论证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故乡
契诃夫
顿涅茨克铁路。一个白色的火车站孤单地立在草原上,车站里冷冷清清的,墙壁被太阳晒得又烫又亮,好像墙壁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似的。火车把您丢在这儿之后就轰隆隆地开走了,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车站附近也很荒凉,周围只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