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230字。

  2025年内江市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质量监测
  语文
  本测评卷分单项选择题和其它类型题两部分,共6页。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单项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它类型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测评卷上。
  2.测评结束后,监测员将测评卷和答题卡收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开展了以“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写演讲活动,欢迎你的参与!
  活动一  撰写演讲稿
  下面是小安同学撰写的演讲稿,请在阅读后,完成小题。
  ①当青钢编钟的余韵锵然回荡在博物馆长廊,当甲骨文的刻痕在博物馆的柔光下苏醒,当泛黄的书页在指尖霎时翻动起千年风霜,典籍中沉淀的智慧便如月光般弥漫整个华夏。凝望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我们湿润的眼眶里,倒映着蜀人叩问宇宙的星光;__________;翻开《诗经》的《蒹葭》篇章,露水浸润的文字里,缭绕着河水流淌的情思。典籍不是尘封的旧物,而是涌动在我们血脉中的精神长河。
  ②站在历史的山巅眺望,先贤们的抉择无疑是文化传承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王阳明在龙场驿遍注经史,用知行合一演译理学新篇;苏轼在黄州城夜抄《汉书》,以笔墨丈量文明的深度。敦煌藏经洞的千年守护者,接力保存典籍的天一阁七代人,他们用一颗虔诚的心,守护了竹简帛书,也守护着民族精神的火种。
  ③《国家宝藏》让青铜器开口讲述华夏故事,历史场景细节的一一还原让人叹为观止;《典籍里的中国》带我们与先哲促膝长谈,先哲们的谆谆教诲历历在目;故宫文创将《千里江山图》化作年轻人的背包,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竟能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当代中国人正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激活传统基因,这些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像活字印刷般重组文明基因,让五千年的文脉重新拥有了青春的模样。
  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和摆渡人。当支教老师带着《诗经》走进大山,当海外学子用京剧脸谱架起文化桥梁,文化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胸。我们的祖先在历史漫长的长河中,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华夏文明。让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守护文明薪火,让五千年文脉永远奔腾向前!
  1. 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锵然(qiāng) B. 霎时(chà) C. 眼眶(kuāng) D. 缭绕(liào)
  2. 第②段中划横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眺望 B. 抉择 C. 演译 D. 虔诚
  3. 第③段中划波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叹为观止 B. 历历在目 C. 天衣无缝 D. 格物致知
  4. 第④段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和摆渡人。
  B. 当支教老师带着《诗经》走进大山,当海外学子用京剧脸谱架起文化桥梁,文化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C.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漫长的长河中,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华夏文明。
  D. 让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守护文明薪火,让五千年文脉永远奔腾向前!
  活动二  设计演讲方案
  5. 小安同学根据对以上演讲稿内容的理解,设计了以下演讲的语气。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用舒缓深情的语气。
  B. 第②段写先贤们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用钦佩歌颂的语气。
  C. 第③段写当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用热情赞美的语气。
  D. 第④段呼吁中国人守护文明,用沉重严肃的语气。
  【答案】1. A    2. C    3. B    4. C    5.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B.霎时(chà)——shà;
  C.眼眶(kuāng)——kuàng;
  D.缭绕(liào)——liáo;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C.演译——演绎;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和运用。
  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文中用来指《国家宝藏》对历史场景细节的还原效果极佳,使用正确;
  B.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文中用来指先哲们的教诲,教诲是抽象内容,并非可“看见”的具体景象,使用错误;
  C.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文中用来指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完美,使用正确;
  D.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文中用来指当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