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880字。

  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没有人的故事是不存在的。故事大约就是由一些人物所构成的行为故事的总和。因此,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关注人物,顺着人物活动的轨迹进入故事。一部小说最终能深入人心,除了曲折动人的故事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说刻画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人物。比如,无论你读没读过《红楼梦》,你一定知道林黛玉、贾宝玉;你也一定知道孙悟空,纵然你不太清楚他打败了哪个妖怪;你一定还知道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以及鲁迅笔下的阿Q。
  ……
  ②典型人物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作者塑造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在故事中个性鲜明、辨识度高,但其又不是独立的一个,因为你总能感觉到他们代表着一类人。鲁迅先生《药》中的瑜儿,一般认为是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他主张建立“大家”的天下,“不要命”,“不怕”打,反而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还有“狂人”,实际上是鲁迅塑造的一个象征性的形象,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
  ③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里人物众多,你或许会觉得每个人物好像都一样,但每个人物又都是独特的。例如祥林嫂和阿Q,均为不朽的文学典型,两人都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底层悲剧人物,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个性。你好像能从祥林嫂的身上看到阿Q的影子,但祥林嫂又绝不是阿Q。
  ④从中外文学发展史来看,典型人物形象塑造始终是叙事作品创作的中心环节。优秀的叙事文艺作品,因为成功塑造典型形象而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摘编自《如何阅读<呐喊><彷徨>》,有删改)
  材料二:
  ①扁型人物与圆型人物并不一定是作者在写作一开始就设定的。一般情况下,作者只是塑造人物,他不一定会考虑自己笔下的人物是扁型人物还是圆型人物。因此,扁型人物与圆型人物一般是读者或者评论者在阅读一部作品时,对其中人物形象的判断。
  ②那么,什么是扁型人物与圆型人物呢?
  ③福斯特在其《小说面面观》里说:“扁型人物有时被称作‘类型性人物’,有时又被称作‘漫画式人物’。这个类型里的那些性质最最纯粹的人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物才有故事,读者关注了人物,就有可能顺着人物活动的轨迹进入故事。
  B.一部小说最终能深入人心,依靠的就是小说刻画的那些刻骨铭心的典型人物。
  C.典型人物具有代表性,但其最终是扁型还是圆型,即便是作者也未必会考虑。
  D.掌握扁型人物和圆型人物的不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解读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在阐明成功塑造典型人物对文艺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B.材料二主要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阐释了什么是“扁型人物”和“圆型人物”。
  C.材料二中“因此”“比如”“那么”“当然”“综上”等的使用,使文章的论述更有条理性。
  D.两则材料都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但材料二中还有大量举例论证,材料一则没有。
  3.鲁迅小说中人物众多,以《呐喊》《彷徨》为例,按照人物的典型性对其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恃强凌弱者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
  B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闰土、祥林嫂、孔乙己、阿Q
  C 看客 《祝福》中的“我”和柳妈、《阿Q正传》中围观阿Q被枪毙的人
  D 觉醒者 《药》中的瑜儿、《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A.A B.B C.C D.D
  4.请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扁型人物与圆型人物的特征,填写在第⑨段横线上,使文本内容完整。
  5.材料一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说“你好像能从祥林嫂的身上看到阿Q的影子,但祥林嫂又绝不是阿Q”。请结合相关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祥林嫂与阿Q两个形象的不同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麻袋
  响雷
  也不知是谁家的小板车,周荣宽白捡了来用,轮轴有些缺油,每转一圈都要吱嘎一下,每吱嘎一下,他的心就咯噔一下。①黑夜里,城中死寂,远处偶有一两声犬吠。真不该做这种事的,他有些后悔,更多的是害怕,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慌张过,作贼一样。
  出和平门向北三四里,路越来越不像路,他停下来擦擦汗,喘了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