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30字。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及规范
四川省华蓥中学 彭爱明
2006年的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的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象四川卷的《乡村的瓦》、北京卷的《给“书虫”当夫人》、全国I卷《阳光的香味》、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江西卷《秋光里黄金树》、辽宁卷《杨柳》、安徽卷《行吟阁遐想》、山东卷《文赤壁》、湖南卷《在山阴道上》、福建卷《泪与笑》等都是如此。从文章的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分类进行思路探析:
一、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命题特点]
所谓的名词术语及概念无非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及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高考原题]
2006年重庆卷第17题
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
[解题思路]
由文章的题目“说村落”可知,“村落”是作者着意表达的物象,是一个关键词,一个中心语,要结合全文进行理解。由文章的首句“村落的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文眼句推断,除“居住的地方”这一物质意义外,“村落”还应有精神上的价值,筛选文章第2至4段可知“村落”是诗意与温馨、愁苦与艰辛的共存体,还包括最后两段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参考答案:农民的居住地,诗意与温馨,愁苦与艰苦,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二、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命题特点]
所谓关键性语句即内容上的文章不同层次的中心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常常有这样几种: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对于此类题,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