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910字。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8 分)
邀游在无垠的书海里,阅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①了我们的智慧,②了我们的心灵,③了我
们的情操,赋予了我们中国人民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sù)造了我们中华民族自
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品格。让我们打开书卷阅读吧,与好书相约,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汲取知
识的营养,在闻读中开阔视野,增广见闻□让我们打开书卷阅读吧,与好书相伴,去探索无穷的
世界,去追寻真理的光辉,在阅读中含养气质,启智增慧;让我们打开书卷阅读吧,与好书同行,
去铃听时代的足音,去展望未来的图景,在阅读中坚定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① (sù)造 ②汲 取
2.文段①②③处依次填入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①启迪 ②温润 ③陶冶
B.①温润 ②启迪 ③陶冶
C.①陶冶 ②启迪 ③温润
3.文中“无穷的世界”的短语类型是( )(2 分)
A.并列短语 B.主谓短语 C.偏正短语 D.动宾短语
4.文中“口”处依次填写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分号 句号 B.顿号 分号 C.句号 破折号 D.冒号 问号
5.古诗文默写。(7 分,每空一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文中最常用的写作手法。面对水中的雎鸠,有人因思
念而“悠哉悠哉,(1)□□□□”;面对小石潭的寂寥环境,柳宗元内心(2)“□□□□ , □
□□□ ”;面对风雨过后的茅屋,杜甫抒发了(3)“□□□□□□□,□□□□□□□□□”
的忧国忧民情怀;面对断桥边的梅花,陆游用(4)“□□□□□□□ ,□□□□□ ”来表达
自己在逆境中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追求。
二、阅读(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 6—8 题。(7 分)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
①渔人甚异之( ) ②处处志之( )
7.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
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D.“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8.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
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请结合《桃花源记》,谈谈你对诗句中“愿”
的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 9—11 题。(8 分)
青城山隐者记(赵弼)
华阳士人李有,字若无。一日,引一家僮,负琴剑,携酒肴,游于青城山。家僮后随,散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