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46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说“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章节之一。黛玉“葬花”,其本身就是一首无韵的诗,一曲凄婉的人生悲歌。又通过《葬花吟》,让满怀哀愁的黛玉在“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画卷里孤独地“忍踏落花来复去”,收拾着满地落花,也收拾着自己的万千感慨,衬托出“葬花”的诗画意境和艺术美感,展示了黛玉矛盾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这里既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生活的煎熬,又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既赋予主体环境生命和性格,又创造了映衬人物性格的艺术氛围,增强了“葬花”画卷的意境表现,起到了一唱三叹、缠绵悱恻的美学效果。
  当然,“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单纯对“景”的描绘还不足以形成诗歌的意境,意境之形成还离不开“景”与“情”的交织融合。《葬花吟》既有对大自然景物的诗意赞美——景物,又有对人生如寄的哲理感悟——道理,还有对儿女离愁别绪的情感抒发——悲情。如写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写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看着花落的凄苦,吟诗人浮想联翩。黛玉有着花一样的容貌,身世却如落花一般飘零。自幼无母,不久又离父寄居贾府。在贾府,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无依无靠,又兼其身体有病,性格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如此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不得不使黛玉对自身产生绝望之情。对自身存在的焦虑,加上“情景合一”的特殊境况,她就不难感悟出如此的生命体验而导致悲情的产生。
  从花木的存在状态感己之悲,从美学角度讲,“强调宇宙本身的意蕴和人的精神境界”“把终极关怀和追求熔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因而使其更易被人所接受”,这是对美学任务的定位。从文学角度讲,“文学艺术的责任是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葬花吟》以诗画的艺术语言勾勒,吟诗人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自己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不单怜花更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满心凄苦地在移步易景、花美花落、风霜雪雨中向前移行,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在读者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
  (摘编自马振龙《浅析〈葬花吟〉之画面塑造与意境表现的美学价值》)
  材料二:
  《葬花吟》作为诗歌能否代替叙事呢?笔者认为,诗歌和小说虽属不同文体,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有区别,但就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来说亦有相通之处。朱光潜说:“诗是从人生世相中摄取的一刹那,一片段,但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因而,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换言之,诗是抒情主体现实生活的艺术性概括。故而,阅读者可以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作品此时和彼时的情境,对创作者的省略、暗示、悬念、不写之写等诸多方面予以补足。何况,小说作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葬花吟》通过描绘黛玉葬花的情景,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其中“风刀霜剑严相逼”直接揭露了贾府生活的残酷。
  B.《葬花吟》中对花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也是黛玉对自身身世的感慨,体现了情与景的交织融合。
  C.材料二认为《红楼梦》中的诗歌完全替代了小说的叙事功能,成为塑造人物和补充叙事的重要手段。
  D.明义认为《葬花吟》具有预言性叙事的特点,其内容暗示了黛玉未来的命运,这与曹雪芹的创作意图相矛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寄人篱下,性情悲观,感花之凋零而预知了自己结局,在情景合一的氛围中营造出悲情的艺术体验。
  B.《红楼梦》中人物的诗歌创作活动被融入情节流动,增强了诗歌的叙事功能,这是其超越传统的表现之一。
  C.《葬花吟》的诗句中既有黛玉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又有严酷生活的煎熬,增强了“葬花”画卷的意境表现,产生了缠绵悱恻的美学效果。
  D.无论从文学还是美学角度看,《葬花吟》中黛玉由花木的存在状态感己之悲的动人之处,都源于其生动的形象。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手法抒忧愁,体现诗歌抒情特质。
  B.朱光潜认为“诗是从人生世相中摄取的一刹那,一片段”,强调诗歌的凝练性与意境美。
  C.读者阅读《三国演义》时通过“草船借箭”等情节想象诸葛亮的智慧,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建构。
  D.《红楼梦》中《好了歌》通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等意象,暗示贾府兴衰,具有预言叙事功能。
  4.根据材料二,《葬花吟》在《红楼梦》的叙事中具有哪些功能?
  5.如以“《葬花吟》的艺术特色”为主题撰写读书笔记,请根据材料,列出笔记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猫留门
  黄咏梅
  “豆包回家了。”老沈告诉雅雅。“胖得像一只大熊猫,每层楼的灯都被它踩亮了。”咯咯咯咯……雅雅在电话那头笑得欢。
  有一段时间,沈小安一家周末过来吃饭,每爬上一层楼,雅雅就用尽吃奶的力气喊——亮!感应灯被她喊亮之后,雅雅也是那么笑的。不过上学之后雅雅就不太愿来爷爷家了,周末,她偶尔跟她爸妈到郊外玩,多数时间在家看电视、玩手机或电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