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8张,教案约304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叙事诗要素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卖炭翁》的故事情节,感知卖炭翁形象,并通过梳理情节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并通过分析卖炭翁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怀。
2.通过史料对比,了解讽喻诗的社会批判价值。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善良品格和关注国家、人民命运的责任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梳理《卖炭翁》的故事情节,感知卖炭翁形象。
2.梳理情节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并通过分析卖炭翁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怀 。
教学难点:
1.通过史料对比,了解讽喻诗的社会批判价值。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善良品格和关注国家、人民命运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老翁一头牛,两个宫史一车炭,一个故事一份情。今天我们走进白居易的《卖炭翁》感受拿老翁与一丈绫的故事,那两个宫使与炭的故事,感受那炭与绫背后的情怀。
二、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从叙事诗要素中解读《卖炭翁》所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环节一:理“卖炭”情节,知社会现实。
初读课文,关注观注薪、鬓、辗、辙、敕、叱、将、系等词的读音。
根据课下注解熟悉诗歌内容,明确字词含义。
学生讨论过后教师稍作总结:
情节——
伐薪烧炭、长安卖炭、被迫卖炭
社会现实——
作者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当时的老百姓深受其害。
活动二:析“炭翁”形象,感诗人情怀。
再读课文,寻找描写“卖炭翁”的诗句分析“炭翁”的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烟火色、灰色、苍苍、黑色,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写出了卖炭翁年岁已高,却依然艰辛烧炭,生活如此悲苦。——外貌描写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