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560字。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请按照题号的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永不陨落的璀璨星辰,是岁月窖藏的醇厚佳酿,每一次品读,都是与伟大灵魂的深情对话,都是对生命境界的不断升华。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学校正在开展“溯源经典  浸润心灵”主题阅读活动,下面是小语同学写的《经典常谈》读后感片段,请你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翻开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经典常谈》,恰似踏入一座弥漫着时光沉香的书房,先生以笔为舟,引领我们去追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让人叹为观只的古籍经典,“(        ,       )”,这正是朱自清在书中寄寓的殷切希望。他深知这些经典并非消声匿迹的过往,而是活水源头。所以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先生的文字穿透古籍厚重的封皮,让庄子的逍遥、屈原的天问、陶渊明的世外桃园,在当代人的精神原野上重新轻歌曼舞。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文化,而在实用。”在这个AI能作诗、量子计算机破译古籍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经典常谈》这样的赋予,因为先生用“常谈”告诉我们:经典从未远去,它们只是换了个模样,在等待我们认出彼此;经典从未老去,它们是岁月的种子,只要心土温润,便能岁岁萌发新枝。我突然懂得了先生为何用“常谈”命名——真正的经典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漫溢在我们血脉里的看似遥远的文化基因。
  1. 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弥漫(ní) B. 追溯(shù) C. 赋予(yǔ) D. 漫溢(sì)
  2. 语段中画横线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叹为观只 B. 消声匿迹 C. 世外桃园 D. 轻歌曼舞
  3. 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B.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是实用,就是文化
  C.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仅文化,还有实用。
  D.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是文化,就是实用。
  4. 下列选项中对经典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作品,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 《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 《礼记》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D.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 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在“书香伴我成长”主题演讲比赛中,选手小文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名言“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来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演讲结束后,评委老师微笑着提问:“小文同学讲得很好。不过,鲁迅先生的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A.弥漫(ní)——mí;
  B.追溯(shù)——sù;
  D.漫溢(sì)——yì;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A.叹为观只——叹为观止;
  B.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在古诗文专题学习活动中,小文同学分类辑佳句,制作了下面的积累卡。请你将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处。
  主题 佳句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关关雎鸠,①___________”(《诗经•关雎》),雎鸠的和鸣声唤醒情思无限;“②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迷蒙的秋景中蕴含思念悠长。
  民生疾苦,笔底波澜 “满面尘灰烟火色,③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塑造了饱经风霜、艰难求生 老翁形象;“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写了诗人期盼天下寒士得到护佑的美好愿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