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780字。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几千年来,黄河奔腾向前百折不挠的气势,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精神的生动写照。请根据语段,默写出语段中所提到的古诗词。
  (1)朔风掠过千里冰封的河面,黄河凝固成蜿蜒的银弦,太行山脉堆积着皑皑白雪,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白)的天然诗行。而在西北大漠,笔直的烽烟刺破灰蓝苍穹,浑圆的落日缓缓坠入长河,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王维)的雄浑,镌刻成永恒的天地绝唱。
  (2)当视线继续延展,黄河宛如一条丝带,从白云缭绕处奔腾而下,一座孤城矗立在万仞群山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凉州词》王之涣)的苍茫画卷徐徐铺展。不同时空的塞外风光在此交织,似是天地执笔,书写着亘古未变的雄浑与寂寥。
  (3)黄河继续延伸在大地上。木兰离家奔赴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此句以声衬情,借助黄河流水的“溅溅”声,强化了木兰对爹娘深切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征途的极度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上联绘黄河九曲盘桓、万里挟沙之壮,下联状浪涛淘洗、风簸席卷之雄,短短两句中尽显黄河风光。
  【答案】    ①. 欲渡黄河冰塞川    ②.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③. 大漠孤烟直    ④. 长河落日圆    ⑤. 黄河远上白云间    ⑥. 一片孤城万仞山    ⑦. 不闻爷娘唤女声    ⑧.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⑨. 九曲黄河万里沙    ⑩. 浪淘风簸自天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渡、塞、登、满、孤、仞、溅、淘、簸、涯。
  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乙】“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lǐng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pì了新世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补写词语
  酬神(     )    lǐng域(     )    开pì(     )
  (2)下列短语与“碰到节日”类型相符合的是(   )
  A. 月亮升起 B. 讨论并通过 C. 研究历史 D. 河水流动
  (3)两则文段都选自《________》,这本书按照________的顺序编撰写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及原著,从“上古歌谣”到“唐代诗歌”,说说中国诗歌的功能与创作内涵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 2025年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近日完成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复兴学校以此开展了“址存文脉•园续古今”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涵同学根据活动主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徽标,请你解读其寓意。
  (2)为了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考古遗址的知识,学校准备邀请在考古专家康教授于6月18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开展讲座。下则邀请函是由小涵同学编写,请你指正她的错误部分。
  邀请函
  尊敬的康教授:
  您好!考古遗址魅力无穷,为使学生增强更多相关知识,我校诚邀您于6月18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开展讲座。您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相信定能让同学们收获满满,望您务必出席参加。
  6月16日
  复兴学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