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1030字。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6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很多作家通常与一个地理坐标联系在一起,这个地方可能真实存在,也有可能只诞生于一种虚构,读者们称之为“故乡”,或者是他们的写作出发地,作家由此发轫,开始从零以至无限广大的探求。由此一个问题诞生了,他们动笔时是不是只出于某种安全感和经验的依赖,然后在长时间的摸索中意识到,这样一个坐标将为其创作带来别样的张力和色彩?换句话说,离开这些,写作会不会变得无来无由?
那么,批评家呢?批评家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来处?换而言之,他们有没有必须出发以及返回的根据地,并以此作为永久的滋养和动力的来源。可能不是某一个确切的地理、时空标记,而是在宏阔、长久的阅读和研究中确立的立场,或者说是自己的方法论?
它会发生改变吗?也许会,不过一个成熟的批评家一旦在文学阅读和审美世界中建构起独立的坐标系,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会有微调,但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批评者自有其堪称经典的美学立场,同时由此建构出一个兼具理性和感性的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莉的批评轨迹基本印证了这一点。她最新的著作《小说风景》,所论对象从《祝福》起,至《过去》《萧萧》《呼兰河传》《荷花淀》《登记》《红高粱》《活着》《玫瑰门》《我爱比尔》,最后以《爱情九种》结束。在对这些文本的选择和分析中,可以看到互文性的对话和比较,她将自己一直以来热爱的作家放在同一个时空里观照,从百年文学史的经典作品序列里进行研究、论述。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文学评论集,而是试图从一个更阔大、更深远的框架里思索作家如何在百年文学传统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去探索中国百年小说史中的核心命题。
张莉的批评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她坚守自己文学研究的理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着属于她的方法,比如文本细读、感受式批评,还有她一直坚持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等,在《通往更高级的小说世界——关于鲁迅(祝福)》一文里,她论述了小说的戏剧张力和命运冲突感,分析了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来由、经验以及美学意义,同时再次运用她所坚持的女性视角提出,“对祥林嫂的命运关注,是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如果鲁迅只把她当成‘人’而不当成‘女人’写,这部小说不会成功……《祝福》的魅力在于,小说家将祥林嫂还原成一个女人,还原成一个下层的女佣,还原成一个受困于各种话语及伦理的女人。作为读者,我们只有和祥林嫂一起看世界,才会看到一个女性的真实生存境遇”。
(摘编自李晓晨《张莉:以文学批评,勘探通往文学的隐秘入口》)
材料二:
为什么会有祥林嫂这个人物,是什么触发了小说家写她,或者,什么是《祝福》的情感发动机?这是围绕《祝福》研究的著名问题。不同研究者给过不同的答案。有一种说法是这个人物来源于现实生活。周作人有一篇文章叫《彷徨衍义》,里面指出祥林嫂的“真实原型”。在他看来,人物原型是鲁迅本家远房的伯母,一个因为“失去”儿子变得精神有些失常的女人。“祥林嫂的悲剧是女人的再嫁问题,但其精神失常的原因乃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通常有一个被读者称为“故乡”的特殊地方,这个“故乡”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
B.成熟的批评家如果在文学阅读和审美世界中建构起独立的坐标系,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C.张莉从小说《祝福》到《爱情九种》的批评轨迹,印证了批评者自有其堪称经典的美学立场等观点。
D.《祝福》是许多因素和感慨促成的,“那一年阴历的大年初三”的“爆竹声”是创作的“情感发动机”。
2.根据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周作人看来,祥林嫂的原型就是周作人本家远房的伯母,张莉也认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B.虽然《祝福》中涉及了地狱与灵魂,鲁迅也喜欢读佛教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祥林嫂脱胎于佛教故事。
C.刘禾认为鲁迅因对灵魂问题有困惑及阅读佛教作品的经历而创作了《祝福》,这得到了张莉的认可。
D.祥林嫂“活过了时间”,并不是指她的肉体生命,而是说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超越了特定的历史时期。
3.根据材料二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关于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我想强调的是,_____①_____,无论鲁迅是否受过佛教故事的启发,无论是否为他对当时一些问题的回应,《祝福》这个故事都深具原创性。祥林嫂的故事和微妙比丘尼的故事不能真正构成对话,微妙是不断用自己的苦难感化他人,那属于宗教的布道;而_____②_____,则是一个被当作“物”而不断被贩卖的女人,是一个因不断诉苦而被世人厌弃的人。《祝福》书写的是女性的悲苦命运,书写的是人的生存困境,_____③_____。艺术创造是高级而复杂的行为,小说家所想写、所想表达的和他真的能表达的、作品最后呈现的有时候并不一致。
4.你和张莉从《祝福》中看到的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是相同的吗?请结合材料作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二最后一段说“无论脱胎于哪儿,祥林嫂这个人物都是被鲁迅创造出来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骑在马上 尹向东
那时候夺翁玛贡玛草原没通公路,从小镇到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建立了邮件分发点,就在公路边上,还聘请了临时的邮递员,他们骑马前往区乡,两三天后送完邮件再返回取,就这样不停往返。
选择邮递员时,考虑到四郎益西家里穷,男人早逝,独自拖着孩子嘎绒,便把这名额给了嘎绒。上任前,还让他去县上的邮政局培训过两个星期,至此,他的变化就开始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