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11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份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山居记
韩少功
推开这扇窗子,一方清润的山水扑面而来。清墨是最远的山,淡墨是次远的山,重墨是较近的山,浓墨和焦墨则是更近的山。它们构成了层次重叠的妖娆曲线,在即将下雨的这一刻,晕化在阴冷烟波里。天地难分,有无莫辨,浓云薄雾的汹涌,形成了水墨相破之势和藏露相济之态。一行白鹭在山腰横切而过,没有留下任何声音。一叶扁舟,一位静静的钓翁,不知是何人轻笔点染。
这不是什么山水画,而是我家窗外的真实图景。站在这里,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该知道中国山水写意的来处。
这种山水写意的简约和奇妙曾震住了很多画家,甚至深深吸引过西方的毕加索。它们是古代画师们天才的技术发明吗 也许是。不过这话只说对了一小半。只有那些从未亲眼见过真山实水的理论家们,才会把这些废话太当回事,并随后培养出很多刻意求奇的主义发明家。
如果换一个角度,写意其实是平易的,简单的,朴素的,差不多就是写实,甚至是老老实实的照相。一个画家,只要他见识过中国南方的山水,尤其是见识过多云多雾的雨季山水,见识过涌入大门和停驻手中的一团团白雾,见识过挂在叶尖和绕在阶前的一缕缕暗云,若不能悟于前人的笔墨(比如晕化和泼墨),倒是不正常的。
我想象古代书生们身居农耕社会,恐怕也多是蛰居乡里,多是晴耕雨读的。后人如果竖起双耳,也许能听到累累卷帙中的绵绵雨声;如果伸出双手,也许能摸出纸上的潮润和清凉。很多学者说过,较之西洋文化总体上的外趋性,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上的内趋性,比如崇“安”重“定”,好“静”尚“止”。这“安、定、静、止”四个字,难道不正是对雨中乡野的恰切写照 不正是古人们凭窗听雨时的情态
一段中国的筝箫古曲,多有雨声中的幽远。一幅中国的山水古画,多有雨声中的迷蒙。一大堆中国古代的哲学,其所谓“自足”“求诸己”“尽其在我”一类命题,作为几千年文明的意旨内核和情感基点,当然是事出有因。所谓情由境生和感由事发,它们也许都来自作者们在雨声中的独处。
孟子有过“夜气”一说,以为一个人入夜最容易得气,最容易入道,最容易通神。其实,如果孟子还有田上需要打理,每天累得一入夜就哈欠滚滚目光迷离,就可能还会谈谈“雨气”的-他将知道,农民不一定有夜闲,但大多有雨闲;不一定有夜思,但大多有雨思。古人的各种知识和感怀很可能在雨声里诞生。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的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一阵阵阴凉。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 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 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漢里孤单地迷路 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有删改)
文本二:
新世纪以降,韩少功则进入了文化心态和文本创作的自为(自然)时期,抛却了理论性的“寻根”言说,放弃了理性的审视态度,代之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和实际行为去体味并抒写“寻根”。
这个时期,韩少功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安居乡村,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与乡民为邻和生灵做伴,完全融入乡野自然。韩少功此举自然不能称作为完全意义上的“隐居”,但是却将其“寻根”的外延从心理、文本转向了具体的实践,以实际行为去体味“寻找”的意义,去体味“根”的价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山水写意的来源是真实的风景,只有那些理论家和主义的发明家才会将其看作天才画师的技术发明,刻意求奇
B.作者想象古代书生们身居农耕社会,多是蛰居乡里晴耕雨读的,而此情此景正与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的内趋性相吻合。
C.作者引用孟子的“夜气”一说,是为了批驳孟子脱离生活实际,缺乏农民的真实生活经验,不了解农民们没有“夜闲”。
D.盛夏之夜引起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星空的无限遐思,使其决定逃离城市,隐居乡野,让自己能绝对诚实地全盘招供。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家窗外群山层叠、云雾汹涌,再加上白鹭、扁舟、钓翁的点染,恰似一幅山水画。
B.平易、简单、朴素是写意的主要特征。写意就像照相一样,需要真实地描摹景物的特点。
C.古人的知识与感怀多源于他们在雨声中的独处,情由境生,感由事发,容易引发雨思。
D.韩少功笔下的乡野原生态呈现,不重在表现政治对峙等,而重在表现万物的生命力和灵性。
3.韩少功为何说“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4分)
4.文本二认为韩少功“自为”时期的作品“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和实际行为去体味并抒写'寻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6分)
(二)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泥人尹
葛亮
尹师侮并不是南京人,他老家在江苏无锡。尹师傅捏泥人出身,被称为“泥人尹”。他非常重视泥人的层次,比方说“大阿福”,这种泥人虽然喜庆,但近乎批量生产,尹师傳说叫作“要货”,是为讨生计而做,不入流的。而作为一个创作型的艺人,关键在于能不能做“细货”。这“细贷”按传统应取材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做这一类,人形雕琢完全来自手工,姿态性情各不相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