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630字。

  子洲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教育调研评估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感受语言文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八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生活中的语文”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的任务。
  【生活拾光】
  下面是小语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生活中的语文是永不褪色的墨香——街头招牌的笔意、碑刻铭文的斑驳、笺纸行楷的墨韵,都似溪水迂回石间,在碰撞中演译文字的张力。语文从不是刻板符号,而是藏于柴米油盐的温柔絮语,是时光里永不干涸的诗意原乡。那些珍藏的文字温度,终会在某个暮色凝窗的瞬间,霎时叩响心扉,让生活绽放煊丽的色彩。
  1. 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
  (1)迂回(A.yū  B.yú)(     )    (2)霎时(A.sà  B.shà)(     )
  2. 校对开场白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演译__________    (2)煊丽__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绎    ②. 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迂回(yū huí):回旋、环绕。故选A。
  霎时(shà 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演译——演绎,意为:指铺陈、表现,比喻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由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情况下的结论。
  煊丽——绚丽,意为:灿烂美丽。
  【草木成诗】
  3. 诗行里的月光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下面是小文同学向大家分享的读诗感悟,请补充完整。
  品读诗歌,是与古人的心灵对话。我们在《关雎》(1)“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夜难眠中,感受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煎熬;在王勃(2)“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劝慰中,懂得真正的友情可以超越空间的距离;在陆游(3)“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的描绘中体会到梅花凋落于地却香气不改的精神;在白居易(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卖炭翁》)的细节刻画里,看到诗人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更在苏轼(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孤独坚守中,领悟到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与坚韧。这些穿越千年的诗句,终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养分。
  【积累致用】
  下面是小秦同学分享的语文学习方法,请修改完善。
  ①提高语文素养,多读书、读好书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法。②_______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______每个人亲身体验与耳闻目见的事物是有限的。③阅读书籍,是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学习经验、汲取教训、充实自己的最佳途径。④时代不同,但生老病死、情爱伦理、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等,千百年来却呈现出今古相交、纵贯相通的一面。⑤前人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问题的方式和经验,对今天依然有启发意义。⑥因此,我们要带着今古相通的态度与思维去读书,设身处地去体验古代典籍的精髓。
  4. 请在第②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5. 第⑤句中有三个词语排序混乱,请将它们按正确的次序填写在横线处。(只填序号)
  A.思考    B.处理    C.发现
  6. 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横线上。
  【文舟渡心】
  7. 阅读名著,让我们能在他人的故事中观照自己。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就保尔的人生经历展开讨论,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下面是保尔面对人生抉择时所作出的选择,请将其补充完整。
  抉择类型 事件 精神
  生存VS尊严 车站食堂遭毒打后逃离 ①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