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970字。
江西省“红色十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清晰”可以说是学习的基本窍门,掌握了它,我们就可以化解学习中很多常见的问题。不过,要想掌握这个窍门,我们需要先从下面的问题开始思考:机器人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在这个语境下,我想告诉你,机器人没有潜意识。因为它的每一个动作,包括转动“躯体”、弯曲“手指”、提高“说话”的音量等,在其“大脑”中都由精确的数值控制,一旦断电,机器人就会停止工作。但人不同,人若是晕厥、失去了意识,虽然会瘫倒在地,但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并不会立即停止,因为它们受潜意识控制,除非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
如果和机器人一样,用数值控制每一块肌肉,调节每一种激素,处理每一个神经信号,那么人根本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是举手投足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都是海量的。为了更好地生存,进化之手巧妙地采用了意识分层的手段,它让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让意识负责社会系统,如此分工,意识便得到了解放,可以全力投入高级的社会活动或学习活动。
这就是进化的力量。然而进化是一把双刃剑,意识分层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模糊。因为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不对等,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意识(你肯定记得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运行速度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秒,而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秒),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拿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担忧毫无意义,却总是忍不住陷入焦虑,就像身后有个影子,它能影响你,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回头看去一片模糊。
这种模糊让人心生迷茫和恐惧,而迷茫和恐惧又使我们的学习、情绪和行动遭遇各种困扰,继而影响我们学习的状态。
从某个角度看,模糊就是学习的困扰之源。而学习更像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谁就越落后;谁的模糊越轻微,谁就越领先。
人类的大脑天生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它不喜欢有压力的学习,特别是像学校里那些有考试的学习,它会本能地抗拒,因为这类事极其耗能。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命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于是,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而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它会努力让身体走低能耗路线,诱导我们娱乐、享受,所以本能通常都是阻碍学习的。而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足够、必要的知识,这样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做一些反本能的事情,比如学习。
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学习能力的背后是“三个大脑”之间博弈的结果,所以他们从未主动激活自己的理智脑,而是顺着本能和情绪的喜好被动地参与学习。
这就解释了一种现象。有些人虽然看上去很努力,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始终平平,因为他们习惯在模糊区打转,在舒适区兜圈,重复做已经掌握的事情,对真正的困难视而不见,这背后都是潜意识在操控——因为基因认为这样做耗能更低。
优秀的人更倾向于做高耗能的事,比如“学霸”的秘诀往往在他们的错题本上——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明确错误,并集中精力攻克它们。比如他们面对试卷上的错题时,不会止步于写上正确的答案,而会对错题背后涉及的知识点和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探究和反思复盘,再把同类型的题目反复做几遍,直到彻底掌握相关知识。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不是不知道这个方法,只是他们要么不去整理错题本,要么整理了也不去看,他们更喜欢勤奋地重复已经掌握的部分,而对真正的困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能够搪塞过去,结果模糊点越积越多,以致无力应对。
不难发现,“学霸”和普通同学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勤奋的程度上,还体现在努力的模式上:“学霸”更愿意主动去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回顾我们的学习过程,大家会发现,所谓学习,无非就是消除模糊的未知部分,巩固已知的内容。无论英语单词还是数学公式,你对它们记忆得越清晰、理解得越深刻,你对它们的掌握就越好。所以,消除模糊就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有意思的是,学习的方法也是这四个字:消除模糊。因此,目标和方法是统一的。比如,错题本就是不断将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分开的工具,没有它,我们的学习就会缺少边界和努力的方向,学习的效能自然会降低。
再比如,数学老师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在解题时养成用草稿纸的习惯,其实也是为了帮助我们制造清晰。因为我们的工作记忆非常有限,如果光在脑子里想解题思路,那么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但只要把题中的条件画到纸上,解题思路马上就会变清晰。所以,那些善用草稿纸的人解题时通常是又快又对,而那些对草稿纸不屑一顾的人往往漏洞百出,他们甚至认为不用草稿纸就能解题是厉害的表现,殊不知,这是个不良的习惯。
种种现象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无论提升学习能力还是思考能力,其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或产生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暂停盲目的努力,鼓起勇气去面对核心困难,花时间去梳理、分析,然后攻克它们。
(摘编自周岭《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机器人和人最大的区别是是否有潜意识,机器人的动作都由数值控制,人的动作都受潜意识控制。
B.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对意识进行了分层,让潜意识和意识负责不同的系统,让大脑从处理海量信息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C.“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中的“自己”指的是理智脑,“不理解”是由于意识无法介入潜意识造成的。
D.有些人不整理错题,或整理了也不看;有些人对科学运用草稿纸不屑一顾:这是错误态度,也是不良习惯的反映。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问题开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也以问题开篇,这些问题不但能引出话题,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其深入思考。
B.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这个”“这”“这种”等,既能指代前文内容、避免啰唆,也使相关段落衔接紧密,成为有机的整体。
C.“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体现出思维的辩证性,“从某个角度看,模糊就是学习的困扰之源”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D.文章先提出“清晰”的重要性,然后由意识分层引出“模糊”,再谈“模糊”的影响与解决方式,末段总结全文,全文由“分”到“总”,主体部分层层深入。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消除模糊,制造清晰”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复习英语单词时,第一遍将未掌握的画圈标记,第二遍对仍未掌握的加三角标记,第三遍对反复记不住的再画对勾,做好层层标记。
B.把当日要学习的知识、要完成的任务列成详细计划表,明确几点做什么、每项任务用多长时间,让计划易操作、可执行。
C.对某个公式或原理进行拆解,逐字理解其含义,遇到难以弄懂的概念主动向他人请教,聚焦理解障碍,进行突破。
D.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把具体困难逐项写在纸上,用排除法剔除次要困难,明确自己目前的三个核心困难后,专注于解决它们。
4.根据原文内容,请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小明的学习成绩徘徊不前,他很困惑:老师留的作业都做了,自己也找了很多试卷成套地练习,为什么成绩进步不明显呢?老师在与他深入沟通后,告诉他,什么题都做,会使学习缺少 ① ,降低学习效能。小明还告诉老师,他做题顺利时会干劲十足,但解不出难题时就会沮丧放弃。老师说这其实是 ② 在主导行为,诱导他重复做 ③ 。老师鼓励小明,要重视错题本,整理并反复做错题,要与 ④ 的本能对抗,对真正的困难不能有搪塞的态度。谈话结束后,小明调整了学习模式。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下,他实现了分数提升的目标。
5.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说:“好的科普作品,应该像一扇窗,让每个普通人都能透过它看到专业领域的风景,而不是筑起高墙。”请结合文章,谈谈本文是如何“打开窗户、消除高墙”的。(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张员外义抚螟蛉子①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节选)
【前情介绍】宋朝时,刘天瑞之子刘安住与李社长之女由两家指腹为婚。后因天灾,天瑞夫妇带幼年安住逃荒,与兄刘天祥请李社长作见证,立合同文书。文书上详细记录了家产的分配说明,兄弟俩各执一份。到山西后,刘天瑞夫妇病逝,安住被张员外(张秉彝)收养。多年后,安住回乡认亲,伯母杨氏(刘天祥的二婚妻子,带一个女儿嫁过来)觊觎家产,骗走安住的文书并打伤他。李社长撞见安住,认出女婿,带他找包拯告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