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840字。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相都带有几分主观色彩。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画家朋友只管审美,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只会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因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②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家朋友来说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③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④先说实用的态度。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学会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身以外的一切人和物,有些人和物对我的生活有利,有些对我的生活有害。我对他们便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事物本来是很混乱的,人为便利实用起见,才根据经验把四围事物分类立名,说天天吃的东西叫作“饭”,天天穿的东西叫作“衣”,某种人是朋友,某种人是仇敌,于是事物才有所谓的“意义”。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在许多人看来,衣除了是穿的,饭除了是吃的,便寻不出其他意义。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事物起反应动作,或爱或恶,或求或拒。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丢开自己的成见和情感,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见到一堆粪,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开”,他只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它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这种科学的态度很少参杂情感和意志,它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因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⑥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他们的意识都不能停止在古松本身上面。不过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关系的事物上去。所以实用的态度和科学的态度,得到的事物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事物本身上面。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态度的最大特点。比如我们画画的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他忘记他的妻子在家里等柴烧饭,他忘记松树在植物教科书里叫作显花植物,总而言之,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他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这种脱净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作“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作“形相”。美感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指出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得出古松“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的结论。
  B. 木商以实用的态度看待古松,具有情感因素;而植物学家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古松,力求从混乱的世界中找到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C. 科学的态度重视概念、因果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美感的态度不用抽象的思考,往往专注于事物本身并获取形相的直觉。
  D. 美本身是没有用处的,因此许多艺术家都被看作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但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多次使用“我”“你”和“我们的画家朋友”等词语,减少了枯燥说教的色彩,把抽象说理变成娓娓动听的谈话,显得非常亲切。
  B. 本文的重点在于“谈美”,因为美感经验是形相的直觉,所以文中摆脱了抽象思考,从人对古松的三种态度说起,使用形象思维说理。
  C. 文中把木商的态度称作“有所为而为”,其中第一个“为”可以理解为“实用的目的”,如架屋、制器和赚钱等,这一切都与环境需要有关。
  D. 文中使用“总—分—总”结构阐述人们在古松面前呈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它们内在的差异,为后文论证“美的意义”打好基础。
  3. 请根据上下文,在第⑦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8个字。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   ①   ,心理活动偏重意志;   ②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   ③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两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论证“美”的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 朱自清在《谈美》的开场白中说:“我坚信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祈求。”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以古松为例,通过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三种视角,探讨了实用、科学和美感三种态度的差异。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美感的价值。语言亲切自然,说理形象生动,强调了美在精神层面的重要性,体现了朱自清对人性多维度需求的深刻洞察。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美本身是没有用处 ,因此许多艺术家都被看作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错误。原文第⑧段明确指出“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并承认“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可见“美本身是没有用处的” 是从“‘用’字的狭义”角度而言,且该段后半部分还论述了美对人的精神意义,即从广义上说,美还是有用处的。
  故选D。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的孩子们①
  丰子恺
  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甚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