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30字。
  17* 散文二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重点)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重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永久的生命
  课时目标	1.了解哲理散文的知识,把握课文的中心观点。(重点)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重难点)
  3.品味文中语言的深刻含义,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重难点)
  同学们,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1.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交流背景
  本文创作于1942年。这一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由于之前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策略,扒开黄河南岸的花园口,以人造决堤阻止日寇的深入,这也间接导致了1942年的河南饥荒。在这样的背景下,严文井目睹了人类的生命如此不易而又坚韧,深刻领悟到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易逝。他通过这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柔弱,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他以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并启迪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知识链接
  议论性散文:也称“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以说理为主,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表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4.积累字词
  (1)读读写写
  兴(xìng)味     洗涤(dí)
  卑(bēi)微 	牛犊(dú)
  臼(jiù)齿  	茸(róng)毛
  màn(蔓)延	diāo(凋)谢
  (2)解释词语
  ①兴味:兴趣。
  ②洗涤:洗。
  ③卑微:地位低下。
  ④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探究一】 梳理思路,理清结构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作者心中,生命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明确三个问题。
  (1)本文的论述对象是什么?
  明确:生命
  (2)这个对象有什么显著特点?
  明确:永久
  (3)作者对这个对象持什么态度?
  明确:赞美
  2.本文中每一段各有一句中心句,请你画出来。
  明确:(1)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