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630字。
2025部分学校新 初三语文学科调研卷
2025年6月 语文教研组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试卷旨在探究上海中考命题新趋势,为准初三的同学备考提供方向。
1. 本试卷共23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
(一)(13分)
1. 默写与运用。
(1)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答谢中书书》)
(2)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名____》)
(4)当一个人面对挑战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起首一句千古名言安慰他。
【答案】 ①. 古来共谈 ②. 陶弘景 ③. 皎皎河汉女 ④.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 游山西村 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 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谈、皎、疑、故、降、是”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22分)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选自《天净沙•秋思》)
【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望岳》)
【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选自《陋室铭》)
【丁】
郡治①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三面附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济南辛幼安②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③,才占地什四④。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东冈⑤西阜,北墅⑥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乃名之曰“稼轩”,而以书命予记之。时方祷雨龙祠,斋宿于净寺,以须其至,为记以授之。
(选自《稼轩记》,有删节)
【注】①郡治:郡的首府。②辛幼安:辛弃疾的字。③楹:计算房屋的单位,一间为一楹。④什四:十分之四。⑤冈:山冈。⑥墅:田舍。
2. 下面对【甲】【乙】【丙】三文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 【甲】词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B. 【乙】句作者是宋朝的杜甫;
C. 【丙】文作者是唐朝的周敦颐; D. 【甲】词写于作者被贬途中;
E. 【乙】句写于作者的青年时期; F. 【丙】文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3.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枯藤老树昏鸦 (2)谈笑有鸿儒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丁】文画线句。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
5. 【丁】文根据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请完成概括:
(1)旷土得之;(2)____________________;(3)布局规划;
(4)命名由来;(5)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记相授。
6. 下面对【丙】【丁】两文分析有误的是( )
A. 【丙】文通过对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 【丁】文详细描述了稼轩的地理位置、布局及命名的由来,展现了辛弃疾的高雅志趣;
C. 【丙】【丁】两文都体现了作者对居所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 【丙】文主要表现作者的品德高尚,【丁】文主要表现稼轩的环境优美。
7.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甲】词通过描绘萧瑟的秋景和孤独的旅人,展现了作者______的心情;【乙】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山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出作者______的精神;【丙】文阐述“陋室不陋”,体现出作者高尚的品德和乐观的心态;而【丁】文中辛弃疾在获得一片土地后精心营造,展现了他_________。这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情感和追求,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文学世界。它们都在传达出________。
二、现代文(32分)
(一)(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飞鸿踏雪泥
①公元1056年五月,崤函古道①。
②苏洵白马居中,苏轼苏辙二兄弟一左一右,三人并辔前行。铃铛声此起彼伏,六只鸿雁一字排开,“嘎嘎”飞过,愈显天地岑寂旷远。苏轼望着脚下前朝战车留下的车辙,顿生怀古幽情。
③晌午,阳光白晃晃直射,没了遮拦,空气像掺了辣椒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