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90字。
初三语文 学科素养检测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25年9月22日
第一部分 阅 读(90分)
一、鲁迅,民族的呐喊者(27分)
鲁迅以笔为刃,在黑暗中撕开蒙昧的帷幕,用《呐喊》唤醒沉睡的国民,以《彷徨》叩问人性的幽微。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6题。(19分)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予出,复不敢戏桐下,初亦尝扳王翁膝,令道山家故事。而秃先生必继至,作厉色曰:‘孺子勿恶作剧!食事既耶?盍归就尔夜课矣。’稍迕,次日便以界尺击吾首曰:‘汝作剧何恶,读书何笨哉?’我秃先生盖以书斋为报仇地者,遂渐弗去。
组长告诉同学们:乙文是鲁迅《怀旧》一文的节选,《怀旧》一书通过描写“我”在私塾的经历,展现了旧教育体制对儿童的束缚。
1.【甲】文的作者欧阳修写作时正在担任____________(地点)太守。(2分)
2.解释【甲】【乙】两文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________ (2)令道山家故事 ____________
3.下面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你做的戏剧多么恶劣,读书多么愚笨啊! B. 你恶作剧多么可恶,读书多么愚笨啊!
C. 你表演的技艺多么差,读书多么迟钝啊! D. 你做事多么糟糕,读书多么笨拙啊!
4.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情感基调不同,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甲文平和舒缓,表达自然与人文之乐;乙文紧张压抑,体现对私塾先生不满与畏惧。
B. 甲文激昂豪迈,强调太守的政治理想;乙文讽刺尖锐,批判封建教育的残酷。
C. 甲文忧伤低沉,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乙文轻松诙谐,展现孩童的顽皮天性。
D. 甲文客观冷静,仅作场景描写;乙文热烈奔放,抒发对自由的渴望。
5.两文都涉及“乐”与“约束”的对比,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甲文的“乐”是禽鸟、游人、太守多层级的,核心是“与民同乐”,体现对自由和谐的追求。
B. 乙文的“约束”来自“秃先生”的严厉管教如“厉色”“界尺击首”,体现旧教育对人性的压抑。
C. 甲文通过“禽鸟乐”与“人之乐”的对比,突出“人”的情感更丰富;乙文通过“我”的畏惧与 “秃先生”的严厉对比,突出教育者的权威。
D. 甲文的“乐”是外放的、共享的;乙文的“约束”是内在的、个人的,两者均未涉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6.结合《朝花夕拾•五猖会》一文内容,简要概括【乙】文的写作意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8分)
班级准备开展主题为“走近鲁迅”的实践活动,为了搜集素材,小申提议在假期中和小海参观广东文学馆与鲁迅家属合力打造的“鲁迅家”展厅。
小申和你在展厅获得了以下信息:
“鲁迅家”展厅回顾了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与夫人许广平从相遇、相知到结为伴侣的革命历程。1927年,鲁迅到达广州之前,由于工作的关系和许广平分隔两地,其间他们互通书信,鲁迅把这段时间的通信结集称为《两地书》。展厅特别设计了互动装置“两地书”,浪漫地再现了当年鲁迅许二人互通书信的景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