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360字。
广东省两校2025-2026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人说文学批评只是对作品展开精细的专业分析,无关价值判断。按照他们的意思,就是要取消对眼前作品成败得失、高下诚伪、美丑妍媸的判断。如果真的取消价值判断,古往今来一切作品就会处在同一水平,那还要批评干什么?还要批评家精细的专业分析干什么?
很不幸,这种自以为可以在价值判断面前做鸵鸟的批评家的意见还颇有市场,因此琐碎玄虚、麻木无力的批评充斥着各种版面。批评没有生气,面目模糊,缺乏真诚坦荡的气魄,引不起作家和读者的兴趣,与这种貌似超然公正的批评观不无关系。
其实鸵鸟批评家也并非完全回避判断,他们回避的只是对他们和他们的作家好友不利的意见,他们自己的意见其实早就确定好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很简单,就是认为有幸被他们分析的作品写得很好,他们围着转的几个“一线作家”很高明,不容任何怀疑和批评。也许正因为他们的价值判断过于简单,他们这才拼命掩饰,硬要为之穿上重重盔甲。
批评当然首先要有专业准备,要针对具体作品,从文学、文学史和文化理论等角度,展开客观精细的专业分析,但这和价值判断本来并非水火不容。恰恰相反,分析和判断关联紧密,发人猛醒、促人深思的精彩判断必然要以同样精彩的分析为前提,而离谱的判断所依据的分析过程也会令人不敢恭维。如果价值判断离谱,那么看似认真细致的专业分析就只是虚伪批评的一件华丽外衣。
正确的价值判断从何而来?从对作品客观冷静、认真细致的专业分析而来。但这样重要的分析过程又以什么为出发点?你可以从某一种批评理论出发,或者从某一种相关的文学史现象出发,还可以从当下的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态出发,角度越多,越能“博观圆照”。但你不能因此而无视你自己的阅读体验。有些批评家借助上述种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来表达或故意掩盖某个价值判断,而故意回避真实的阅读体验。这就不是负责任的批评。你没认识到你的阅读体验恰恰是你和作家、读者进行精神会话时最重要的凭借。
所以批评家不仅要对作家作品和读者负责,而且要对自己负责。批评最终还是贵在真诚。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真诚的批评。
(摘编自郜元宝《“价值判断”•“批评意识”•“阅读经验”——文学批评三题议》)
材料二:
文学批评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评论,内容大多包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臧否。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评论对象,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法,文学批评都要保持一种真诚的态度。那么,真诚从何而来?
精读原作是见真诚的第一步。很多有影响力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在写作前在精读原作上做了很多功课。我个人比较喜欢夏志清对现代文学的批评和王德威对当代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鸵鸟批评家的价值判断很简单,他们的文学批评强调作家的高明之处和作品的优点,具有琐碎玄虚、麻木无力、面目模糊、真诚不足等特点。
B.阅读体验是文学批评家与作家、读者交流的最主要内容,文学批评家深入阅读作家作品,才能撰写出对作家、作品负责任的批评文章。
C.当下,不少文学批评家模仿西方文学批评创作方法,在写作评论文章时,只是将原作作为引子,在文章主体部分大谈理论问题、社会问题。
D.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了臧否的功能和意义,指出受文化、社会、人性等因素影响,文学标准不可能整齐划一,其观点给后人带来启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材料一作者看来,文学作品是存在水平差别的,文学批评家通过客观冷静的专业分析,对作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有助于推动文学创作。
B.就文学批评而言,如果没有精彩的分析,就得不出促人深思的精彩的价值判断;如果价值判断是离谱的,相应的分析过程就一定存在问题。
C.文学批评文章是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等进行评论的文章,文学批评家如果比较负责任,就会在文学批评文章中对作家作品的不足进行批评。
D.受文学创作的主观因素和文学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具有多样性,用于解读甲作品的价值观和美学观未必适合解读乙作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观点的一项是( )
A.作家杨沫在写完《青春之歌》后无法写出更好的小说,其实,她也希望得到真挚的批评。
B.契诃夫在《论文学》中说:“文学所以叫艺术,就是因为它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C.茅盾这样评价《林海雪原》:“全书最吸引读者的,是惊险的故事,和相当机智的对话。本书中不协调的部分是短短几句的文言的环境描写,这是游离的,好像只是人物相片的镜框。”
D.作家、评论家陈冲曾说道:“我想写一篇文章叫《批评家的职业伦理》。目前,很多评论家四处参加‘红包’研讨会,等于评论家让作家‘养’着。当批评不成为一种职业时,如何去谈职业伦理?”
4.材料一使用了“鸵鸟”“重重盔甲”“华丽外衣”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文学批评贵在“真诚”。在开展文学批评时,文学批评家怎样做到“真诚”?请根据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从对作家、对作家作品、对文学批评家自己三个角度,向文学批评家提出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边少年(节选)
裘山山
我曾经在十二岁的时候转学到一个小城。小城依江而建,江是大江,江上船来船往,是小城通向外界的重要枢纽,我们班因此有很多船工的孩子。他们的家在江边一个山坡上,几排整齐的平砖房自下而上。据说是解放后政府为了让船工上岸而建的。之前的船工和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孩子们也不去上学。
我去过那里,不是去玩儿,是去送成绩单。我进初中就当了班长,期末考试结束,成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