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50字。

  24 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重点)
  2.继续加强诵读训练,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重点)
  3.理解寓意,探究质疑。(重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文实词、虚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重点)
  2.熟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重难点)
  同学们,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在《<孟子>三章》中知道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子》,在他的寓言故事中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
  1.走近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不求名利,清净修道,先后著文二十篇,十万多字,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列子》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2.交流背景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列子及其弟子后人所著的一部寓言小品文。这则寓言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子通过《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传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借愚公之口,表达了对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3.知识链接
  (1)《列子》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2)寓言
  概念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特点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具有虚构性;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结构 寓体——所述故事,寓意——所托意旨(所给启示)
  【探究一】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和朗读节奏。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sè)
  魁(kuí)父 孀(shuāng)妻
  始龀(chèn) 荷(hè)担者
  箕畚(jī)(běn) 无穷匮(kuì)也
  亡(wú)以应 一厝(cuò)朔(shuò)东
  雍南(yōng) 陇(lǒng)断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