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40字。

  9《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自主阅读、交流,理清全文思路;对比“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分析“木”在 形象上的艺术特征,把握社科类文章的阅读模式;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暗示性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征,讨论诗歌意象中的引申义和象征义,点燃学生热爱诗歌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社科类文章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暗示性之美;讨论诗歌意象中的引申义和象征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互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播放张学友歌曲——《秋意浓》。
  问: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离别相思之情。
  问:为什么题目是“秋意浓”,抒发的却是离别相思之情?秋天和离别相思之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要涉及意象的特点。今天我们通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来初步探讨。
  2.作者简介。
  林庚(1910— 2006),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后人评价他: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他的“少年精神”:林庚先生是一个唐诗研究者,而少年精神是他对唐诗总体风格的概述。他认为唐朝有一种勃发的气象在,反映到唐诗上,便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极富青春生命力的能够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精神。如李白一生怀才不遇,仍然高歌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一声穷困潦倒,依旧高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大情怀的诗句。说林庚先生有少年精神,是说他具有勃发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想了解更多,同学们可以阅读张伟的《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阅读全文,逐段概括意思,理清思路。提示;阅读社科类文章时,应该尽量速读,随时勾画、抓住要义。
  2.字音词义:齐读。
  袅袅   照浦   褒扬    灼灼  亭皋      
  寒砧   涔阳   万能锭  言筌  窸窣
  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褒义词。筌:捕鱼的竹器。
  3.清理思路。
  明确:第1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2段:“木叶”即树叶,但古诗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3段:“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字在于“木”字。由此可见,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差别。
  第4段:“木”的第一个特征:含有落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